modern,满天星电影,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高潮毛片又色又爽免费,国产人久久人人人人爽

東南大學考研網

東南大學工程熱物理考研

東南大學工程熱物理考研

東南大學考研/保研免費資源:

東南大學考研/保研免費資源:

相關專業

東南大學優惠價原價選擇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東南大學微信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因為東南大學工程熱物理專業研究生數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輔導的數量不確定,請加我們顧問的微信進行咨詢和確認,搶先預訂研究生,以免錯失研究生輔導機會。

東南大學是一個不錯的學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請各位準備報考東南大學工程熱物理考研的同學注意: 東南大學工程熱物理研究生錄取分數線(或稱考研分數線)的數據。因為每年都有不少人報考東南大學工程熱物理考研,競爭激烈,所以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東南大學工程熱物理研究生的考研人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 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會為大家東南大學工程熱物理考研的參考書目、考研大綱、研究生招生咨詢電話等聯系方式。希望你考取東南大學 工程熱物理專業研究生,考研是個孤獨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學生好好復習備考,來年上個985/211,實現自己的名校研究生夢想。

東南大學工程熱物理考研
學校介紹
東南大學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學校是國家教育部直屬并與江蘇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之一。2017年,東南大學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名單。學校11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5個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A+,兩者均列全國第八位;12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1%,其中工程學列20位、計算機科學列16位,這兩個學科均進入ESI世界前1‰。
 
專業介紹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是以能源的高效潔凈開發、生產、轉換和利用為應用背景和最終目的,以研究能量的熱、光、勢能和動能等形式向功、電等形式轉化或互逆轉換的過程中能量轉化、傳遞的基本規律,以及按此規律有效地實現這些過程的設備和系統的設計、制造和運行的理論與技術等的一門工程基礎科學及(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應用技術科學,是能源與動力工程的理論基礎。其所涉及的主體行業對整個國民經濟和工程技術發展起著基礎、支撐以及驅動力的作用,在工學門類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考試科目
研究方向 初試科目 復試科目或內容 初試參考書目或教材
01 工程熱物理(全日制)
02 熱能工程(全日制)
03 動力機械及工程(全日制)
04 流體機械及工程(全日制)
05 制冷及低溫工程(全日制)
06 化工過程機械(全日制)
07 能源信息技術(全日制)
08 能源環境工程(全日制)
09 新能源技術(全日制)
10 熱工測量(全日制)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③301 數學一④918 傳熱學 復試科目:
05制冷及低溫工程方向復試科目533或5c2,其它方向復試科目533或5c1
533 熱工測量原理 或 5c1 鍋爐原理 或 5c2 制冷原理
918 傳熱學 《傳熱學》(第四版)楊世銘,高教出版社
 
參考書目
918 傳熱學 《傳熱學》(第四版)楊世銘,高教出版社
533 熱工測量原理  《熱工測量及儀表》(第三版). 朱小良、方可人:中國電力出版社,2011年
5c1 鍋爐原理 鍋爐原理(第三版)周強泰. 中國電力出版社,2013
5c2 制冷原理 《制冷技術與裝置設計》張小松,重慶大學出版社
分數線
年份 分數線
2020 310
2019 320
 
學費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研究生學費為每年8000元。從2014年秋季開始,公費研究生取消,取而代之實行自費研究生,規定碩士研究生每年不超過8000元,具體情況視學校專業而定。針對部分研究生家庭困難的情況,國家提供獎學金、助學金等資助,且高校一般都會提供勤工儉學崗位對學子進行補助,確保研究生能夠正常順利的完成學業。
 
主要導師
賁昊璽,能源工程系教授、博導、青年高端人才計劃。2003-2007年本科畢業于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并獲化學學士學位,2009-2012年在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可再生生物質研究中心(Renewable Bioproducts Institute)獲得博士學位,師從生物質轉化領域著名專家,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田納西大學州長特聘首席科學家(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Governor’s Chair for Biorefining)-- Professor Arthur Ragauska。作為第一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已發表SCI 學術論文38篇 (他引535 次),其中第一作者SCI論文19篇,通訊作者SCI論文6篇,1篇第一作者SCI 論文為前1%高被引論文,第一作者學術專著2 章節,美國國家實驗室標準測試方法1 部。
 
劉倩,女,工學博士,副教授。2004年獲浙江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學士學位, 2006.9-2007.10作為聯合培養博士生赴香港理工大學交流,2009年獲浙江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博士學位,同年進入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任教。2017.9-2018.8美國西北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潔凈煤與生物質熱轉化等方向的研究。獲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東南大學“優秀青年教師”等人才項目資助。有主持在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子課題、國家973項目子課題等,并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項目及企業課題。
 
程力,男,1971.2月生,湖北廣水人。1992年畢業于南京化工動力專科學校工業自動化專業,同年工作于東南大學熱能工程研究所。2000年獲東南大學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碩士學位,2001年任東南大學動力系講師,2008年獲東南大學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博士學位,同年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工業過程自(來自:考研派之家公眾號)動化控制技術、重力慣性組合導航技術、激光盤煤裝置、大型船舶無人機艙技術、高壓直流供電系統蓄電池遠程維護與評估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參加過國家“863”高技術研究項目及其他部委科研項目多項,先后完成了工礦企業自動系統研發改造項目10多項,發表論文1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4項。
 
李益國,男,1973年11月生,山西絳縣人,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分別于1995年和1998年在太原理工大學和東南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1998年4月-1999年8月在江蘇省電力試驗研究所工作,2002年在東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5年晉升副教授,2007年9月-2008年9月美國加州大學San Diego分校訪問學者,2014年晉升教授。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0807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東南大學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能源與環境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7]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 工程熱物理(全日制)
02 熱能工程(全日制)
03 動力機械及工程(全日制)
04 流體機械及工程(全日制)
05 制冷及低溫工程(全日制)
06 化工過程機械(全日制)
07 能源信息技術(全日制)
08 能源環境工程(全日制)
09 新能源技術(全日制)
10 熱工測量(全日制)
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301 數學一
④918 傳熱學
備  注: 復試科目:533熱工測量原理或5c1鍋爐原理或5c2制冷原理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人數 考試科目 備注
003 能源與環境學院(83794251)
080700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01 工程熱物理(全日制)
02 熱能工程(全日制)
03 動力機械及工程(全日制)
04 流體機械及工程(全日制)
05 制冷及低溫工程(全日制)
06 化工過程機械(全日制)
07 能源信息技術(全日制)
08 能源環境工程(全日制)
09 新能源技術(全日制)
10 熱工測量(全日制)
9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③301 數學一④918 傳熱學 該人數為學院擬考試招生人數(含非全日制),不含擬招收推免生人數。最終考試招生人數根據教育部下達計劃及實際錄取推免人數進行相應的增減。

復試科目:533 熱工測量原理 或 5c1 鍋爐原理 或 5c2 制冷原理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研究生考試科目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人數 考試科目 備注
080700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01 工程熱物理(全日制)
02 熱能工程(全日制)
03 動力機械及工程(全日制)
04 流體機械及工程(全日制)
05 制冷及低溫工程(全日制)
06 化工過程機械(全日制)
07 能源信息技術(全日制)
08 能源環境工程(全日制)
09 新能源技術(全日制)
10 熱工測量(全日制)
9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③301 數學一④918 傳熱學 復試科目:533 熱工測量原理 或 5c1 鍋爐原理 或 5c2 制冷原理

東南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考研專業排名

排名 學校名稱 評估結果
1 清華大學 A+
2 西安交通大學 A+
3 上海交通大學 A
4 浙江大學 A
5 天津大學 A-
6 華北電力大學 A-
7 哈爾濱工業大學 A-
8 華中科技大學 A-
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B+
10 北京理工大學 B+
11 大連理工大學 B+
12 哈爾濱工程大學 B+
13 華東理工大學 B+
14 上海理工大學 B+
15 東南大學 B+
16 江蘇大學 B+
1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B+
18 北京科技大學 B
19 同濟大學 B
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B
21 南京工業大學 B
22 山東大學 B
23 重慶大學 B
24 中國石油大學 B
25 海軍工程大學 B
26 北京工業大學 B-
27 北京化工大學 B-
28 東北大學 B-
29 吉林大學 B-
30 東北電力大學 B-
31 武漢大學 B-
32 中南大學 B-
33 西北工業大學 B-
34 上海電力大學 C+
35 南京理工大學 C+
36 浙江工業大學 C+
37 青島科技大學 C+
38 鄭州大學 C+
39 武漢理工大學 C+
40 華南理工大學 C+
41 四川大學 C+
42 蘭州理工大學 C+
43 北京交通大學 C
44 河北工業大學 C
45 內蒙古工業大學 C
46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C
47 東北石油大學 C
48 中國礦業大學 C
49 長沙理工大學 C
50 西華大學 C
51 天津商業大學 C-
52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C-
53 太原理工大學 C-
54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C-
55 沈陽化工大學 C-
56 河海大學 C-
57 合肥工業大學 C-
58 武漢工程大學 C-
59 昆明理工大學 C-

東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一所全國重點大學,是全國211、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具有悠久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溯至清末,師資力量雄厚,地理位置優越,學校環境優美,是廣大學子求學的良好選擇,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東南大學的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在全國的排名情況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你成功!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在全國的排名情況:
 
院/系名稱: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學科整體水平得分:81
學科在全國排名:6
 

學科簡介
        本學科由中國鍋爐學創始人范從振、汽輪機學創始人王守泰、熱工學創始人夏彥儒和熱工控制學創始人錢鐘韓在國立中央大學(本校前身)創建,是中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的發源地之一,至今已培養出包括7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在內的近萬名熱能動力類高級專門人才。本學科是江蘇省優勢學科和東南大學“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內含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動力機械及工程、制冷與低溫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化工過程機械、能源環境工程等二級學科,其中熱能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制冷與低溫工程為江蘇省重點學科。現有專任教師66名,其中教授36名(含博士生導師27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對象1名、教育部跨世紀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6名、江蘇省“333”人才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2名。近五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自然科學/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擁有火電機組振動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能源熱轉換及其過程測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污染治理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
培養目標
        培養的學術、技術骨干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具有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備獨立進行科學研究和創造性開拓應用能力。至少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研究方向
(1)流體流動與傳熱傳質(2)燃燒與污染控制技術(3)熱工測量與自動化控制(4)熱力系統仿真、優化與診斷(5)動力機械振動分析及應用(6)制冷與空調技術(7)新能源技術
培養年限
        年限一般為3-4年,最長可延至6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開題報告
        在第四學期內完成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必須在本學科或相關學科范圍內公開進行,由學科負責人或導師(指導小組負責人)組織5名相關學科專家對開題報告進行論證。開題報告審核通過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請答辯。
中期考核
在第四學期末完成中期考核,根據其課程學習的學分是否滿足培養方案要求、開題報告是否完成及是否具有培養前途,決定是否進入學位論文階段。中期考核需進行成績評定,具體按研究生院有關規定執行。
學位論文
        執行學校有關學位論文的規定。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50篇,其中外文文獻30篇,完成一篇綜述。
(2)論文撰寫
       除符合學校規定外,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術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計算正確、數據可靠,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標清晰。
(3)論文學術水平
        博士論文應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要求達到:具有明顯的創新性,部分研究內容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具有一定涵蓋面。學位論文的研究結果應有新發現、新見解,對本學科的學術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2年。申請博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3篇學術論文,其中1篇被SCI收錄或1篇在影響因子≥2 的SCI收錄源刊上發表(可以暫未被SCI收錄)。學術論文必須以東南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其中最多可有一篇研究生為第二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
 
附表:
課程
編號
課程名稱
開課
學期
學時
學分
授課
方式
考試
方式
備注
B000201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春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B000102
博士英語
春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B003129
大氣污染控制低碳化技術(研究型)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至少選2門
B003102
潔凈煤燃燒與發電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03
燃煤大氣污染控制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25
燃燒優化(全英文)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B003126
先進能源系統工程(全英文)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B003127
建筑圍護結構中的熱質傳遞(全英文)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B003104
過程控制理論和技術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05
工程熱物理專題(研究型)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06
現代制冷與空調技術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07
熱能系統動態特性及其數學模型
春季
54
3.0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15
燃燒專題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
要求博士生在中期考核前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至少8次。
1
 
考查
 
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
要求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8次并做至少4次學術報告(其中至少一次使用外文);要求參加本學科境外學術交流活動1次和其它重要的學術會議并宣讀學術報告至少2次。
2
 
考查
 
 
注:1. 要求博士生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年內完成所有課程至少13學分,其中學位課至少8學分;
2.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東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學科代碼:0807 )
 
學科簡介
        本學科由中國鍋爐學創始人范從振、汽輪機學創始人王守泰、熱工學創始人夏彥儒和熱工控制學創始人錢鐘韓在國立中央大學(本校前身)創建,是中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的發源地之一,至今已培養出包括7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在內的近萬名熱能動力類高級專門人才。本學科是江蘇省優勢學科和東南大學“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內含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動力機械及工程、制冷與低溫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化工過程機械、能源環境工程等二級學科,其中熱能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制冷與低溫工程為江蘇省重點學科。現有專任教師66名,其中教授36名(含博士生導師27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對象1名、教育部跨世紀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6名、江蘇省“333”人才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2名。近五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自然科學/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擁有火電機組振動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能源熱轉換及其過程測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污染治理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
培養目標
         掌握堅實的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畢業后能到能源動力領域的研究院所、大專院校以及大型工礦企業從事教學、研究和開發工作。
研究方向
(1)流體流動與傳熱傳質(2)燃燒與污染控制技術(3)熱工測量與自動化控制(4)熱力系統仿真、優化與診斷(5)動力機械振動分析及應用(6)制冷與空調技術(7)新能源技術
培養年限
         一般為2-3年,最長可延至4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開題報告
        在第三學期內完成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必須在本學科或相關學科范圍內公開進行,由學科負責人或導師(指導小組負責人)組織3至5名相關學科專家對開題報告進行論證。開題報告審核通過后至少半年方可申請答辯。
中期考核
        在第三學期末完成中期考核。根據其課程學習的學分是否滿足培養方案要求、開題報告是否完成及是否具有培養前途,決定是否進入學位論文階段。中期考核需進行成績評定,具體按研究生院有關規定執行。
學位論文
        執行學校有關學位論文的規定。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30篇,其中外文文獻15篇,完成一篇綜述。
(2)論文撰寫
        除符合學校規定外,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術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計算正確、數據可靠,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標清晰。
(3)論文學術水平
        學位論文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擇有一定學術價值,對國民經濟發展有一定意義的課題。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1年。申請碩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1篇學術論文(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或符合學校規定并申請1項國家發明專利(獲申請號,研究生本人排名第一或導師排名第一研究生本人排名第二)。
 
附表:

課程
編號
課程名稱
開課
學期
學時
學分
授課
方式
考試
方式
備注
S00030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春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S000105
碩士學位外語
春秋季
54
3.0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S003999
專業外語(文獻精讀)
春秋季
20
1.0
自學
考查
必選
S000302
自然辯證法概論
春秋季
18
1.0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S000111
工程矩陣理論
春秋季
54
3.0
面授講課
筆試
至少選1門
S000114
數理統計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0112
數值分析
春秋季
54
3.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103
高等工程熱力學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至少選2門
S003104
燃燒理論和技術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105
熱工控制理論與技術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106
高等流體力學
秋季
54
3.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107
高等傳熱學
秋季
54
3.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100
學科研究前沿與發展動態系列講座(10次)
春秋季
20
1.0
面授講課
考查
必選
S003201
氣固兩相流動與數值模擬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至少選1門
S003202
熱工信息化技術與系統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203
流化床理論及應用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204
動力機械運行特性及診斷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205
熱能系統動態特性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206
可再生能源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01
燃燒大氣污染測控技術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02
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401
低溫與制冷原理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402
制冷空調系統優化與節能技術(研究型)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501
誤差理論和數據處理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406
數值傳熱與流動(全英文)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至少選1門
B003125
燃燒優化(全英文)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B003126
先進能源系統工程(全英文)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B003127
建筑圍護結構中的熱質傳遞(全英文)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現代流體測試方法和信號處理(全英文)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實踐環節訓練
一般為教學實踐、生產實踐(臨床實踐)或社會調查
1
 
考查
 
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
要求碩士生在中期考核前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至少8次。
1
 
考查
 
參加學術活動及學術論文撰寫
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2次并撰寫學術論文1篇。
1
 
考查
 
 

注:1. 碩士生在校期間課程總學分最低要求為:理工類28學分,醫學類30學分,文管類34學分,其中學位課程
最低學分要求為:理工類16學分;文管醫類18學分,其余為非學位課程。此外,還應完成必修環節3學分。
2.要求碩士生所有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半內完成,其中學位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內完成。
3.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東南大學直博研究生培養方案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學科代碼:0807 )
 
學科簡介
        本學科由中國鍋爐學創始人范從振、汽輪機學創始人王守泰、熱工學創始人夏彥儒和熱工控制學創始人錢鐘韓在國立中央大學(本校前身)創建,是中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的發源地之一,至今已培養出包括7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在內的近萬名熱能動力類高級專門人才。本學科是江蘇省優勢學科和東南大學“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內含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動力機械及工程、制冷與低溫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化工過程機械、能源環境工程等二級學科,其中熱能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制冷與低溫工程為江蘇省重點學科。現有專任教師66名,其中教授36名(含博士生導師27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對象1名、教育部跨世紀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6名、江蘇省“333”人才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2名。近五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自然科學/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擁有火電機組振動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能源熱轉換及其過程測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污染治理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
 培養目標
        在能源動力領域方面,具有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開展科學研究和解決有關技術問題的能力。能夠勝任能源動力方面的工作。至少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研究方向
(1)流體流動與傳熱傳質(2)燃燒與污染控制技術(3)熱工測量與自動化控制(4)熱力系統仿真、優化與診斷(5)動力機械振動分析及應用(6)制冷與空調技術(7)新能源技術
培養年限
        培養年限一般為5年,最長可延至6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開題報告
        在第六學期內完成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必須在本學科或相關學科范圍內公開進行,由學科負責人或導師(指導小組負責人)組織5名相關學科專家對開題報告進行論證。開題報告審核通過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請答辯。
中期考核
        在第六學期末完成中期考核。根據其課程學習的學分是否滿足培養方案要求、開題報告是否完成及是否具有培養前途,決定是否進入學位論文階段。中期考核需進行成績評定,具體按研究生院有關規定執行。
 學位論文
        執行學校有關學位論文的規定。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50篇,其中外文文獻30篇,完成一篇綜述。
(2)論文撰寫
        除符合學校規定外,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術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計算正確、數據可靠,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標清晰。
(3)論文學術水平
        博士論文應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要求達到:具有明顯的創新性,部分研究內容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具有一定涵蓋面。學位論文的研究結果應有新發現、新見解,對本學科的學術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2年。申請博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3篇學術論文,其中1篇被SCI收錄或1篇在影響因子≥2 的SCI收錄源刊上發表(可以暫未被SCI收錄)。學術論文必須以東南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其中最多可有一篇研究生為第二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
 
附表:
課程
編號
課程名稱
開課
學期
學時
學分
授課
方式
考試
方式
備注
B000201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春秋季
36
2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B000102
學位英語
春秋季
60
5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S003999
專業外語(文獻精讀)
春秋季
20
1.0
自學
考查
必選
 
 
 
 
 
 
 
 
S003103
高等工程熱力學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至少選2門
S003104
燃燒理論和技術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105
熱工控制理論與技術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106
高等流體力學
秋季
54
3.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107
高等傳熱學
秋季
54
3.0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29
大氣污染控制低碳化技術(研究型)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至少選2門
B003102
潔凈煤燃燒與發電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03
燃煤大氣污染控制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04
過程控制理論和技術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05
工程熱物理專題(研究型)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06
現代制冷與空調技術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07
熱能系統動態特性及其數學模型
春季
54
3.0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15
燃燒專題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0111
工程矩陣理論
春秋季
54
3.0
面授講課
筆試
至少選1門
S000114
數理統計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0112
數值分析
春秋季
54
3.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100
學科研究前沿與發展動態系列講座(10次)
春秋季
20
1.0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S003201
氣固兩相流動與數值模擬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至少選1門
S003202
熱工信息化技術與系統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203
流化床理論及應用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204
動力機械運行特性及診斷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205
熱能系統動態特性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206
可再生能源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01
燃燒大氣污染測控技術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18
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401
低溫與制冷原理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402
制冷空調系統優化與節能技術(研究型)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501
誤差理論和數據處理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406
數值傳熱與流動(全英文)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至少選1門
B003125
燃燒優化(全英文)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B003126
先進能源系統工程(全英文)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B003127
建筑圍護結構中的熱質傳遞(全英文)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現代流體測試方法和信號處理概論(全英文)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實踐環節訓練
一般為教學實踐、生產實踐(臨床實踐)或社會調查
1
 
考查
 
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
要求博士生在中期考核前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至少8次。
1
 
考查
 
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
要求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10次并做至少5次學術報告(其中至少一次使用外文);要求參加本學科領域境外學術交流活動1次和其它重要的學術會議并宣讀學術報告至少2次
2
 
考查
 
 
 
注:1. 直博生在校期間課程總學分最低要求為:理工類40學分,醫學類42學分。其中碩士
專業學位課至少10學分,博士專業學位課至少4學分。此外,還應完成必修環節4學分。
2.直博生全部課程學分一般應在入學后的一年半時間內完成。
3.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東南大學直博研究生培養方案
能源環境工程
(學科代碼:0807 21
 
學科簡介
        本學科是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立的二級學科,始建于2002年。本學科是東南大學“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之一,是江蘇省重點學科,現有專任教師20名,其中教授8名(含博士生導師6名)教育部跨世紀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名、江蘇省“333”人才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2名。近五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技術發明/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擁有能源熱轉換及其過程測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污染治理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
培養目標
        培養能源環境領域具有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的學術、技術骨干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具備獨立進行科學研究和創造性開拓應用能力。至少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研究方向
(1)燃燒污染物形成機理、監測與防治技術(2)固體廢棄物能源化處理技術(3)工業廢氣、廢液治理與能源化處理(4)潔凈煤技術(5)能源環境管理與系統工程
培養年限
        培養年限一般為5年,最長可延至6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開題報告
        在第六學期內完成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必須在本學科或相關學科范圍內公開進行,由學科負責人或導師(指導小組負責人)組織5名相關學科專家對開題報告進行論證。開題報告審核通過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請答辯。
中期考核
        在第六學期末完成中期考核。根據其課程學習的學分是否滿足培養方案要求、開題報告是否完成及是否具有培養前途,決定是否進入學位論文階段。中期考核需進行成績評定,具體按研究生院有關規定執行。
學位論文
        執行學校有關學位論文的規定。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50篇,其中外文文獻30篇,完成一篇綜述。
(2)論文撰寫
        除符合學校規定外,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術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計算正確、數據可靠,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表清晰。
(3)論文學術水平
        博士論文應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要求達到:具有明顯的創新性,部分研究內容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具有一定涵蓋面。學位論文的研究結果應有新發現、新見解,對本學科的學術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2年。申請博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3篇學術論文(排名第一),其中被SCI收錄1篇。
  
附表:

課程
編號
課程名稱
開課
學期
學時
學分
授課
方式
考試
方式
備注
B000201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春秋季
36
2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B000102
學位英語
春秋季
60
5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S003999
專業外語(文獻精讀)
春秋季
20
1.0
自學
考查
必選
 
 
 
 
 
 
 
 
S003104
燃燒理論和技術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至少選2門
S003106
高等流體力學
秋季
54
3.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107
高等傳熱學
秋季
54
3.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07
微生物生理生化基礎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08
環境流體力學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B000104
數學模型
春秋季
54
3
面授講課
筆試
至少選2門
B003129
大氣污染控制低碳化技術(研究型)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13
固體廢棄物資源與能源化
秋季
36
2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03
燃煤大氣污染控制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02
潔凈煤燃燒與發電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15
燃燒專題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0111
工程矩陣理論
春秋季
54
3.0
面授講課
筆試
至少選1門
S000114
數理統計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0112
數值分析
春秋季
54
3.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100
學科研究前沿與發展動態系列講座(10次)
春秋季
20
1.0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S003201
氣固兩相流動與數值模擬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至少選1門
S003317
大氣污染控制原理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18
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01
燃燒大氣污染測控技術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206
可再生能源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203
流化床理論及應用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501
誤差理論和數據處理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406
數值傳熱與流動(全英文)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至少選1門
B003125
燃燒優化(全英文)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B003126
先進能源系統工程(全英文)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B003127
建筑圍護結構中的熱質傳遞(全英文)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現代流體測試方法和信號處理概論(全英文)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實踐環節訓練
一般為教學實踐、生產實踐(臨床實踐)或社會調查
1
 
考查
 
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
要求博士生在中期考核前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至少8次。
1
 
考查
 
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
要求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10次并做至少5次學術報告(其中至少一次使用外文);要求參加本學科領域境外學術交流活動1次和其它重要的學術會議并宣讀學術報告至少2次
2
 
考查
 
 

注:1. 直博生在校期間課程總學分最低要求為:理工類40學分,醫學類42學分。其中碩士
專業學位課至少10學分,博士專業學位課至少4學分。此外,還應完成必修環節4學分。
2.直博生全部課程學分一般應在入學后的一年半時間內完成。
3.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東南大學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
(學科代碼:081404
  
學科簡介
        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氣調節工程是一門技術性和實用性很強的工程學科。隨著建筑節能、智能化樓宇、生態建筑和建筑環境等技術的發展,該學科在我國應用前景與發展潛力十分巨大。我校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先后在新型制冷空調技術、樓宇自動化、建筑節能與建筑環境等領域開展了有關的研究。10多年來,承擔了一批國家“十一五”支撐項目、“863” 高新技術、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取得了一系列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有的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影響。多年來該學科與美國、英國、意大利、日本、新西蘭、新加坡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等學校與研究所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培養目標
        培養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氣調節工程領域的學術、技術骨干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在建筑節能、空調制冷工程、人工環境、室內空氣品質、智能化樓宇等方面,具有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開展科學研究和解決有關技術問題的能力。能勝任高等院校教學與科學研究、技術創新與設備開發、工程技術或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至少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研究方向
1、空調與制冷設備新技術
2、可再生能源利用與建筑節能
3、樓宇智能化
4、HVAC系統先進技術
5、室內空氣品質分析與控制
 培養年限
        博士生培養年限一般為3-4年,最長可延至6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學位論文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50篇,其中外文文獻20 篇,完成一篇綜述。
(2)論文撰寫
        除符合學校規定外,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術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計算正確、數據可靠,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標清晰。
(3)論文學術水平
        博士論文應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要求達到:具有明顯的創新性,部分研究內容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具有一定涵蓋面。學位論文的研究結果應有新發現、新見解,對本學科的學術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2年。申請博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3篇學術論文,其中1篇被SCI收錄或1篇在影響因子≥2 的SCI收錄源刊上發表(可以暫未被SCI收錄)。學術論文必須以東南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其中最多可有一篇研究生為第二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
 
附表:
課程
編號
課程名稱
開課
學期
學時
學分
授課
方式
考試
方式
備注
 
B000201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36
2
面 授講課
考試
必選
 
B000102
博士英語
 
36
2
面 授講課
考試
必選
B000104
數學模型
春秋
54
3
面授講課
考試
至少選2門
B003104
過程控制理論和技術
36
2
面 授講課
考試
B003105
工程熱物理專題
36
2
面 授講課
考試
B003106
現代制冷與空調技術
36
2
面 授講課
考試
B003127
建筑圍護結構中的熱質傳遞(全英文)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B003123
暖通空調模擬技術
36
2
面授講課
考查
 
 
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
要求博士生在中期考核前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至少8次。
1
 
考查
 
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
要求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8次并做至少4次學術報告(其中至少一次使用外文);要求參加本學科境外學術交流活動1次和其它重要的學術會議并宣讀學術報告至少2次。
2
 
考查
 
 
 
注:1. 要求博士生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年內完成所有課程至少13學分,其中學位課至少8學分;
2.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東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
(學科代碼:081404
  
學科簡介
        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氣調節工程是一門技術性和實用性很強的工程學科。隨著建筑節能、智能化樓宇、生態建筑和建筑環境等技術的發展,該學科在我國應用前景與發展潛力十分巨大。我校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先后在新型制冷空調技術、樓宇自動化、建筑節能與建筑環境等領域開展了有關的研究。10多年來,承擔了一批國家“十一五”支撐項目、“863” 高技術、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取得了一系列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有的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影響。多年來該學科與美國、英國、意大利、日本、新西蘭、新加坡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等學校與研究所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培養目標
        全面掌握并熟練運用本學科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原理,尤其是對熱工過程、制冷空調設備、建筑環境、智能化樓宇等方面獲得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對測試與實驗方法、數值分析與計算、計算機應用等得到多方面培養和訓練,從而對能與能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關鍵技術進行理論分析與探討,并指出解決的思路及途徑,使學生畢業后能到研究院所、大專院校以及大型工礦企業從事研究和開發工作。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研究方向
1、空氣調節與制冷新技術
2、建筑節能技術 
3、人工環境技術 
4、樓宇自動化
5、暖通空調系統設計與優化
6、室內空氣品質與空氣潔凈技術
培養年限
        一般為2-3年,最長可延至4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學位論文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30篇,其中外文文獻 10 篇,完成一篇綜述。
(2)論文撰寫
        除符合學校規定外,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術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計算正確、數據可靠,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標清晰。
(3)論文學術水平
        學位論文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擇有一定學術價值,對國民經濟發展有一定意義的課題。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1年。申請碩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1篇學術論文(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或符合學校規定并申請1項國家發明專利(獲申請號,研究生本人排名第一或導師排名第一研究生本人排名第二)。
 
附表:
課程
編號
課程名稱
開課
學期
學時
學分
授課
方式
考試
方式
備注
 
S00030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春秋季
36
2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S000302
自然辯證法概論
春秋季
18
1.0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S000105
碩士學位外語
春秋季
54
3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S003999
專業外語(文獻精讀)
 
20
1
自學
考查
必選
 
 
 
 
 
S00030
數值分析
秋春
60
3
面授講課
考試
至少選1門
S00031
工程矩陣理論
秋春
60
3
面授講課
考試
S003107
高等傳熱學
54
3
面授講課
考試
至少選1門
S003106
高等流體力學
54
3
面授講課
考試
S003103
高等工程熱力學
36
2
面授講課
考試
S003401
制冷與低溫原理
36
2
面授講課
考試
至少選
2門
S003404
空調系統微機測控技術
36
2
面授講課
考試
S003402
制冷空調系統優化與節能技術
36
2
面授講課
考試
S003105
熱工控制理論與技術
36
2
面授講課
考試
S003202
熱工信息化技術與系統
36
2
面授講課
考試
S003100
學科研究前沿與發展動態系列講座(10次)
二年
20
1
 
 
必選
 
S003406
數值傳熱與流動(全英文)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至少選1門
B003125
燃燒優化(全英文)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B003126
先進能源系統工程(全英文)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B003127
建筑圍護結構中的熱質傳遞(全英文)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S003505
現代流體測試方法和信號處理(全英文)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實踐環節訓練
一般為教學實踐、生產實踐(臨床實踐)或社會調查
1
 
考查
 
選聽公共講座或學科進展類講座
要求文管醫類碩士生選聽研究生院統一組織的公共類講座至少5次;理工類碩士生選聽學科進展類講座至少3次。
1
 
考查
 
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
參加學術研討活動和學術會議至少2次并做至少1次學術報告
1
 
考查
 
 
注:1. 碩士生在校期間課程總學分最低要求為:理工類28學分,醫學類30學分,文管類34學分,其中學位課程
最低學分要求為:理工類16學分;文管醫類18學分,其余為非學位課程。此外,還應完成必修環節3學分。
2.要求碩士生所有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半內完成,其中學位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內完成。
3.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東南大學直博研究生培養方案
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
(學科代碼:081404
  
學科簡介400字以內
        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氣調節工程是一門技術性和實用性很強的工程學科。隨著建筑節能、智能化樓宇、生態建筑和建筑環境等技術的發展,該學科在我國應用前景與發展潛力十分巨大。我校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先后在新型制冷空調技術、樓宇自動化、建筑節能與建筑環境等領域開展了有關的研究。10多年來,承擔了一批國家“十一五”支撐項目、“863” 高新技術、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取得了一系列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有的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影響。多年來該學科與美國、英國、意大利、日本、新西蘭、新加坡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等學校與研究所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培養目標
        培養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氣調節工程領域的學術、技術骨干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在建筑節能、空調制冷工程、人工環境、室內空氣品質、智能化樓宇等方面,具有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開展科學研究和解決有關技術問題的能力。能勝任高等院校教學與科學研究、技術創新與設備開發、工程技術或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至少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研究方向
1、空調與制冷設備新技術
2、可再生能源利用與建筑節能
3、樓宇智能化
4、HVAC系統先進技術
5、室內空氣品質分析與控制
培養年限
        培養年限一般為5年,最長可延至6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學位論文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50篇,其中外文文獻20 篇,完成一篇綜述。
(2)論文撰寫
        除符合學校規定外,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術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計算正確、數據可靠,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標清晰。
(3)論文學術水平
        博士論文應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要求達到:具有明顯的創新性,部分研究內容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具有一定涵蓋面。學位論文的研究結果應有新發現、新見解,對本學科的學術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2年。申請博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3篇學術論文,其中1篇被SCI收錄或1篇在影響因子≥2 的SCI收錄源刊上發表(可以暫未被SCI收錄)。學術論文必須以東南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其中最多可有一篇研究生為第二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
 
附表:
課程
編號
課程名稱
開課
學期
學時
學分
授課
方式
考試
方式
備注
 
B000201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春秋季
36
2
面 授講課
考試
必選
B000102
學位英語
春秋季
36
2
面 授講課
考試
必選
S003999
專業外語(文獻精讀)
 
20
1
自學
考查
必選
 
 
 
 
 
 
 
 
 
S00030
數值分析
春秋季
60
3
面 授講課
考試
至少選1門
S00031
工程矩陣理論
春秋季
60
3
面 授講課
考試
S003101
高等傳熱學
54
3
面 授講課
考試
至少選1門
S003102
高等流體力學
54
3
面 授講課
考試
S003103
高等工程熱力學
36
2
面 授講課
考試
S003401
制冷與低溫原理
36
2
面授講課
考試
至少選
2門
S003404
空調系統微機測控技術
36
2
面授講課
考試
S003206
可再生能源
36
2
面 授講課
考試
S003402
制冷空調系統優化與節能技術
36
2
面授講課
考試
S003105
熱工控制理論與技術
36
2
面授講課
考試
S003214
制冷空調的模擬與控制
36
2
面 授講課
考試
S003202
熱工信息化技術與系統
36
2
面授講課
考試
B000104
數學模型
春秋季
54
3
面授講課
考試
至少選2門
B003104
過程控制理論和技術
36
2
面 授講課
考試
B003105
工程熱物理專題
36
2
面 授講課
考試
B003123
暖通空調模擬技術
36
2
面授講課
考查
B003106
現代制冷與空調技術
36
2
面 授講課
考試
S003100
學科研究前沿與發展動態系列講座(10次)
二年
20
1
 
 
必選
S003406
數值傳熱與流動(全英文)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至少選1門
B003125
燃燒優化(全英文)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B003126
先進能源系統工程(全英文)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B003127
建筑圍護結構中的熱質傳遞(全英文)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現代流體測試方法和信號處理(全英文)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大作業
 
實踐環節訓練
一般為教學實踐、生產實踐(臨床實踐)或社會調查
1
 
考查
 
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
要求博士生在中期考核前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至少8次。
1
 
考查
 
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
要求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10次并做至少5次學術報告(其中至少一次使用外文);要求參加本學科領域境外學術交流活動1次和其它重要的學術會議并宣讀學術報告至少2次
2
 
考查
 
 
 
注: 1. 直博生在校期間課程總學分最低要求為:理工類40學分,醫學類42學分。其中碩士
專業學位課至少10學分,博士專業學位課至少4學分。此外,還應完成必修環節4學分。
2.直博生全部課程學分一般應在入學后的一年半時間內完成。
3.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東南大學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環境科學與工程
(學科代碼:0830
學科簡介
        東南大學環境學科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從上世紀40年代初期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設置的衛生工程學組算起,已有70多年的歷史。恢復高考后,我校是教育部直屬第一批5所全國最早創辦環境工程專業的院校(1979年)。本學科具有環境學科博士、碩士、本科和繼續教育的完整教學體系,現有教授18人(其中博士生指導教師11人)、副教授22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半數以上教師具有1年以上的國外合作研究經歷。學科擁有“985工程”經費資助建設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和“東南大學環境醫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與環境學科相關的“潔凈煤發電與燃燒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衛生檢測鐵道部部門開放實驗室”,具有完備的供博士后研究人員開展科學研究的基礎條件。
培養目標
        培養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中的學術、技術骨干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在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具有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備獨立進行科學研究和創造性開拓能力。能勝任環境科技創新、環境管理、高校教師等方面的工作。至少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研究方向
 (1)水污染控制與水深度處理(2)大氣污染控制和廢氣凈化 (3)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4)湖泊富營養化控制和生態修復 (5)飲用水安全保障理論與技術 (6)燃煤大氣污染防治
培養年限
        培養年限一般為3—4年,最長可延至6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學位論文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60篇,其中含不少于30篇的外文文獻,同時撰寫一篇文獻綜述。
(2)論文撰寫
        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位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試驗描述準確、數據可靠、計算正確、標注清晰、討論合理、文章結構簡潔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標清晰,符合東南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格式規定與要求。
(3)論文學術水平
        博士論文應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要求達到:具有明顯的創新性,部分研究內容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具有一定涵蓋面。學位論文的研究結果應有新發現、新見解,對本學科的學術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2年。申請博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3篇學術論文,其中1篇被SCI收錄或1篇在影響因子≥2 的SCI收錄源刊上發表(可以暫未被SCI收錄)。學術論文必須以東南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其中最多可有一篇研究生為第二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
 
附表:

課程
編號
課程名稱
開課
學期
學時
學分
授課
方式
考試
方式
備注
B000201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春秋季
36
2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B000102
博士英語
春秋季
36
2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B000104
數學模型
春秋季
54
3
面授講課
筆試
選3門
B003129
大氣污染控制低碳化技術(研究型)
秋季
36
2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03
燃煤大氣污染控制
秋季
36
2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13
固體廢棄物資源與能源化
秋季
36
2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23
高等水處理理論
秋季
36
2
面授講課
筆試
 
 
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
要求博士生在中期考核前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至少8次。
1
 
考查
 
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
要求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8次并做至少4次學術報告(其中至少一次使用外文);要求參加本學科境外學術交流活動1次和其它重要的學術會議并宣讀學術報告至少2次。
2
 
考查
 
 

注:1. 要求博士生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年內完成所有課程至少13學分,其中學位課至少8學分;
2.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東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環境科學與工程
(學科代碼:0830
 學科簡介
        東南大學環境學科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從上世紀40年代初期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設置的衛生工程學組算起,已有70多年的歷史。恢復高考后,我校是教育部直屬第一批5所全國最早創辦環境工程專業的院校(1979年)。本學科具有環境學科博士、碩士、本科和繼續教育的完整教學體系,現有教授18人(其中博士生指導教師11人)、副教授22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半數以上教師具有1年以上的國外合作研究經歷。學科擁有“985工程”經費資助建設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和“東南大學環境醫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與環境學科相關的“潔凈煤發電與燃燒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衛生檢測鐵道部部門開放實驗室”,具有完備的供博士后研究人員開展科學研究的基礎條件。
培養目標
        全面掌握并能熟練運用環境工程及相關熱能工程或化學工程等領域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術,了解該領域的最新研究發展動態。在實驗研究方法、計算機應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培養和訓練。對水污染控制、水處理技術、大氣污染控制、固體廢棄物資源化以及環境管理等研究方面的關鍵技術問題能進行理論研究和實驗分析探討。
碩士學位獲得者具有系統和較深入的專門知識與實驗技能,具備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勝任科研,科技開發及教學工作。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研究方向
(1)水污染控制與水深度處理(2)大氣污染控制和廢氣凈化 (3)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4)湖泊富營養化控制和生態修復 (5)飲用水安全保障理論與技術 (6)燃煤大氣污染防治
培養年限
        一般為2-3年,最長可延至4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學位論文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30篇,其中含不少于10篇的外文文獻,同時撰寫一篇文獻綜述。
(2)論文撰寫
        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位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試驗描述準確、數據可靠、計算正確、標注清晰、討論合理、文章結構簡潔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標清晰,符合東南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格式規定與要求。
(3)論文學術水平
        學位論文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擇有一定學術價值,對國民經濟發展有一定意義的課題。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1年。申請碩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1篇學術論文(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或符合學校規定并申請1項國家發明專利(獲申請號,研究生本人排名第一或導師排名第一研究生本人排名第二)。
 
附表:
課程
編號
課程名稱
開課
學期
學時
學分
授課
方式
考試
方式
備注
 
S00030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春秋季
36
2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S000302
自然辯證法概論
春秋季
18
1.0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S000105
碩士學位外語
春秋季
54
3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S003999
專業外語(文獻精讀)
 
20
1
自學
考查
必選
 
 
 
 
 
S000111
工程矩陣理論
春秋季
54
3
面授講課
筆試
選1門
S000112
數值分析
春秋季
54
3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104
燃燒理論和技術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選2門
S003106
高等流體力學
秋季
54
3.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07
微生物生理生化基礎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08
環境流體力學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100
學科研究前沿與發展動態系列講座(10次)
春秋季
20
1.0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S003315
水的物化處理原理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選2門
S003316
水的生物處理原理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17
大氣污染控制原理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18
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實踐環節訓練
一般為教學實踐、生產實踐(臨床實踐)或社會調查
1
 
考查
 
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
要求碩士生在中期考核前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至少8次。
1
 
考查
 
參加學術活動及學術論文撰寫
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2次并撰寫學術論文1篇。
1
 
考查
 
 
 
注:1. 碩士生在校期間課程總學分最低要求為:理工類28學分,醫學類30學分,文管類34學分,其中學位課程
最低學分要求為:理工類16學分;文管醫類18學分,其余為非學位課程。此外,還應完成必修環節3學分。
2.要求碩士生所有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半內完成,其中學位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內完成。
3.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東南大學直博研究生培養方案
環境科學與工程
(學科代碼:0830
 
 
學科簡介
        東南大學環境學科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從上世紀40年代初期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設置的衛生工程學組算起,已有70多年的歷史。恢復高考后,我校是教育部直屬第一批5所全國最早創辦環境工程專業的院校(1979年)。本學科具有環境學科博士、碩士、本科和繼續教育的完整教學體系,現有教授18人(其中博士生指導教師11人)、副教授22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半數以上教師具有1年以上的國外合作研究經歷。學科擁有“985工程”經費資助建設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和“東南大學環境醫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與環境學科相關的“潔凈煤發電與燃燒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衛生檢測鐵道部部門開放實驗室”,具有完備的供博士后研究人員開展科學研究的基礎條件。
培養目標
        培養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中的學術、技術骨干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在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具有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備獨立進行科學研究和創造性開拓能力。能勝任環境科技創新、環境管理、高校教師等方面的工作。至少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研究方向
(1)水污染控制與水深度處理(2)大氣污染控制和廢氣凈化 (3)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4)湖泊富營養化控制和生態修復 (5)飲用水安全保障理論與技術 (6)燃煤大氣污染防治
培養年限
        培養年限一般為5年,最長可延至6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學位論文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60篇,其中含不少于30篇的外文文獻,同時撰寫一篇文獻綜述。
(2)論文撰寫
        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位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試驗描述準確、數據可靠、計算正確、標注清晰、討論合理、文章結構簡潔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標清晰,符合東南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格式規定與要求。
(3)論文學術水平
        博士論文應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要求達到:具有明顯的創新性,部分研究內容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具有一定涵蓋面。學位論文的研究結果應有新發現、新見解,對本學科的學術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2年。申請博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3篇學術論文,其中1篇被SCI收錄或1篇在影響因子≥2 的SCI收錄源刊上發表(可以暫未被SCI收錄)。學術論文必須以東南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其中最多可有一篇研究生為第二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
  
附表:
課程
編號
課程名稱
開課
學期
學時
學分
授課
方式
考試
方式
備注
B000201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春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B000102
博士英語
春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S003999
專業外語(文獻精讀)
 
20
1
自學
考查
必選
 
 
 
 
 
 
 
 
 
S000111
工程矩陣理論
春秋季
54
3.0
面授講課
筆試
選1門
S000112
數值分析
春秋季
54
3.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104
燃燒理論和技術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選2門
S003106
高等流體力學
秋季
54
3.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07
微生物生理生化基礎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08
環境流體力學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100
學科研究前沿與發展動態系列講座(10次)
春秋季
20
1.0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S003315
水的物化處理原理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選1門
S003316
水的生物處理原理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17
大氣污染控制原理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18
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B000104
數學模型
春秋季
54
3.0
面授講課
筆試
選2門
B003129
大氣污染控制低碳化技術(研究型)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03
燃煤大氣污染控制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13
固體廢棄物資源與能源化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B003123
高等水處理理論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實踐環節訓練
一般為教學實踐、生產實踐(臨床實踐)或社會調查
1
 
考查
 
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
要求博士生在中期考核前選聽人文與科學素養系列講座至少8次。
1
 
考查
 
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
要求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10次并做至少5次學術報告(其中至少一次使用外文);要求參加本學科領域境外學術交流活動1次和其它重要的學術會議并宣讀學術報告至少2次
2
 
考查
 
 
注:1. 直博生在校期間課程總學分最低要求為:理工類40學分,醫學類42學分。其中碩士
專業學位課至少10學分,博士專業學位課至少4學分。此外,還應完成必修環節4學分。
2.直博生全部課程學分一般應在入學后的一年半時間內完成。
3.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東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生態學
(學科代碼:071300
 學科簡介
        生態學主要學科方向為“環境生態修復”、“環境微生物生態”、“生態材料科學與應用”及“微觀及宏觀生態系統分析方法與技術”。本學科先后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973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其他省部級等相關重大科研項目30余項。其中,“環境生態修復”學科方向,在富營養化水體生態修復理論與系統構建、水源地生態防護技術體系以及水環境生態修復創新技術研發;“環境微生物生態學”學科方向,在環境污染對環境微生物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與多樣性的影響,溶藻菌與藻類相互作用及機制;“生態材料科學與應用”學科方向,在生態建設材料、環境生態材料的微生物制備技術;“微觀及宏觀生態系統分析方法與技術”學科方向,在微觀生態系統分析、分子印跡聚合物功能材料、高分辨率遙感應用技術及生態地質環境調查與分析等方面,均取得了具有較高理論價值和工程應用前景的科研成果。
培養目標
        掌握環境生態學、生態系統修復理論、微生物學、生物毒理學,熟練掌握實驗分析方法。在本研究方向上具有系統和較深入的專門知識與實驗技術,具備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碩士學位獲得者能勝任科研,科技開發及教學工作。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研究方向
        “環境生態修復”、“環境微生物生態”、“生態材料科學與應用”及“微觀及宏觀生態系統分析方法與技術”。
 
培養年限
        2-2.5年,最長可延至3年。
 
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見附表)
 
學位論文
(1)文獻閱讀
        在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范圍內至少閱讀文獻20篇,其中外文文獻8篇,完成一篇綜述。
(2)論文撰寫
        論文寫作標準和規范參照“東南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格式規定”。除此之外,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術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論述嚴謹、計算正確、數據可靠,且層次分明、文筆簡潔、流暢、圖標清晰。
(3)論文學術水平
        學位論文必須對所研究的課題在某一方面有新的見解,或用已有理論和最新科技成就解決工程技術的實際問題,在學術上有一定的理論或應用價值。圍繞論文開展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少于1年。申請碩士學位前至少在《東南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刊物目錄》上發表1篇學術論文(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或符合學校規定并申請1項國家發明專利(獲申請號,研究生本人排名第一或導師排名第一研究生本人排名第二)。
 
附表:
課程
編號
課程名稱
開課
學期
學時
學分
授課
方式
考試
方式
備注
A
S00030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春秋季
36
2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S000302
自然辯證法概論
春秋季
18
1.0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S000105
碩士學位外語
春秋季
54
3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S003999
專業外語(文獻精讀)
 
20
1
自學
考查
必選
B
S000112
數值分析
春秋季
54
3.0
面授講課
筆試
必選
S011102
生物信息學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至少選1門
S003307
微生物生理生化基礎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11
高等環境化學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C
S003100
學科研究前沿與發展動態系列講座(10次)
春秋季
20
1.0
面授講課
考查
必選
S003322
高等環境生態學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至少選2門
S021408
遙感數據處理與分析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5145
水生態系統修復理論與方法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13
城市生態工程學
秋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S042308
生態毒理學
春季
36
2.0
面授講課
筆試
 
 
實踐環節訓練
一般為教學實踐、生產實踐(臨床實踐)或社會調查
1
 
考查
 
選聽公共講座或學科進展類講座
要求文管醫類碩士生選聽研究生院統一組織的公共類講座至少5次;理工類碩士生選聽學科進展類講座至少3次。
1
 
考查
 
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
參加學術研討活動和學術會議至少2次并做至少1次學術報告
1
 
考查
 
 
注:1. 碩士生在校期間課程總學分最低要求為:理工類28學分,醫學類30學分,文管類34學分,其中學位課程
最低學分要求為:理工類16學分;文管醫類18學分,其余為非學位課程。此外,還應完成必修環節3學分。
2.要求碩士生所有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半內完成,其中學位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內完成。
3.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二、工程碩士培養方案
東南大學環境工程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方案
        掌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領域的基礎理論、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在領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獨立從事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研究、工程開發、工程管理等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熟練地閱讀專業文獻資料。
(一)、研究方向
        1.水污染控制與水處理技術 2.大氣污染控制 3.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 4.物理性污染防治技術
(二)、學習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學習方式,培養年限為2年。
(三)、學分要求與完成時間
課程總學分
≥26學分
學位課程
≥18學分
公共學位課6學分
所有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內完成,其中學位課程學習必須在入學后一學年內完成。
補修課程、工程應用類課程導師可根據培養需要予以指定,學生可采取隨堂聽課或自學方式修學,不計學分
專業學位課≥10學分
職業素質課程2學分
非學位課程
≥2學分
 
必修環節
5學分
實踐訓練環節
完成一年左右實踐訓練環節,時間可以采取連續的也可以采取間斷累積的方式。
1學分
參加本學科領域學術活動
至少2次并做至少1次學術報告
 
  
(四)、課程設置與考試要求

組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時間
授課方式
考試方式
備注
A





S000101
自然辯證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
36
2.0
春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0105
學位英語
60
3.0
春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999
專業外語(文獻精讀)
20
1.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B







S000112
數值分析
54
3.0
春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選1門
S042201
醫學統計學(公衛)
54
3.0
春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06
水處理實驗技術
36
2.0
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選2門
S003307
微生物生理生化基礎
36
2.0
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09
儀器分析
36
2.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11
高等環境化學
36
2.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106
高等流體力學
54
3.0
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08
環境流體力學
36
2.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107
高等傳熱學
54
3.0
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19304
高等無機化學
36
2.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19403
高等有機化學
54
3.0
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42304
分子與遺傳毒理學
54
3.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C





 
職業素質課程:6次企業家或行業領導系列講座
20
1.0
春秋季
面授講課
考查
必選
S003302
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
36
2.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選2門
S003303
水的物化處理原理
54
3.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05
水的生物處理原理
54
3.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13
城市生態工程學
36
2.0
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14
大氣污染控制原理
54
3.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19
能源與環境工程設計技術
36
2.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42302
現代環境衛生學
54
3.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必修環節
實踐環節
訓練
與工程生產實踐密切結合的課題
5學分
考查
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
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2次并做至少1次學術報告
1學分
考查

 注:1.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由導師根據學生知識結構和論文工作的需要在當年的 “研究生開課課程目錄”中選擇。2.參加本學科領域學術研討活動,要求將有關的書面材料交導師簽字認可,在申請答辯前將經導師簽字的書面材料交所在學院研究生秘書保管并計1學分。
 
(五)、實踐訓練環節
 1)時間要求: 累計時間一年左右。
 2)內容: 與工程生產實踐密切結合的課題。導師和學生共同制定實踐環節計劃,并經學校研究生院和學院審核備案。
 3)考核: ①參與導師的課題研究,寫出研究報告(不少于6000字),由導師所在二級學科指定2名副教授及以上的老師進行考核,并給出評語和成績,考核成績分為優秀、合格與不合格三檔,成績合格者給予5學分;②到校外企事業單位參與科研或產品開發,寫出研究報告(不少于6000字),由企業或科研單位負責指導的高級工程師會同校內導師組織考核,并給出評語和成績,考核成績分為優秀、合格與不合格三檔,成績合格者給予5學分。
考核不合格的學生不能獲得實踐訓練環節學分,需重新參加實踐。
(六)、學位論文要求
        學位論文課題有明確的工程技術背景和應用價值,任務明確,條件具備,周期適當,經費充足。研究生應是論文課題的主要完成人。
鼓勵實行雙導師制,其中一位導師來自東南大學,另一位導師來自企業的與本領域相關的專家。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論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導小組。
        論文內容可以是工程設計與研究、技術研究或技術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軟件開發等。論文形式、論文評審、答辯要求按照學校研究生院有關規定執行。
 
  
東南大學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二級學科代碼: 085206   二級學科名稱:動力工程(專業學位) )
(一)、研究方向
        多相流與傳熱傳質 2.潔凈煤發電與燃燒技術 3.燃燒污染控制及廢棄物能源化 4.熱力系統優化與節能 5.熱力系統仿真、控制與信息技術 6.熱力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7.參數檢測與信號處理 8.動力機械振動理論及應用 9.制冷與空調技術 10.可再生能源轉化與利用11.水污染控制與水處理技術 12.大氣污染控制 13.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14.工業廢液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技術
(二)、知識域要求
        學生應系統掌握本領域的設計、運行和管理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相應的專業知識,有較高的現代工程技術素養和科技開發創新能力,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有較為嫻熟的外語應用水平。
(三)、課程設置與考試要求
組別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時間
授課方式
考試方式
備注
A




S003999
專業外語(文獻精讀)
20
1.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0901
專業實踐(實習)
80
5.0
春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0101
自然辯證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
36
2.0
春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0105
學位英語
60
3.0
春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B




S000111
工程矩陣理論
54
3.0
春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選1選1門
S000112
數值分析
54
3.0
春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107
高等傳熱學
54
3.0
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選2 
S003106
高等流體力學
54
3.0
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103
高等工程熱力學
36
2.0
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104
燃燒理論和技術
36
2.0
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105
熱工控制理論與技術
36
2.0
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19
能源與環境工程設計技術
36
2.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C




S000129
職業素質教育
36
2.0
春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201
氣固兩相流動與數值模擬
36
2.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選2選2門
S003202
熱工信息化技術與系統
36
2.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203
流化床理論及應用
36
2.0
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204
動力機械運行特性及診斷
36
2.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205
熱能系統動態特性
36
2.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206
可再生能源
36
2.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01
燃燒大氣污染測控技術
36
2.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318
固體廢棄物處理與管理技術
54
3.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401
低溫與制冷原理
36
2.0
秋季
面授講課
筆試
S003402
制冷空調系統優化與節能技術
36
2.0
春季
面授講課
筆試
 
 
 
 
 
 
 
 
 
 
 
 
 
 
 
必修
環節
實踐環節訓練
一般為教學實踐、生產實踐(臨床實踐)或社會調查。
根據各有關專業學位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指導性培養方案規定的實踐環節要求取得相應學分。
學科進展類講座
碩士生選聽學科進展類講座至少3次。計1學分
參加學術活動及學術論文撰寫
參加學術研討活動至少2次并撰寫學術論文1篇。計1學分

注:1. 工程碩士研究生在校期間課程總學分最低要求為31學分,其中學位課程最低為23學分;其余為非學位課程,還應完成必修環節2個學分。 2.要求碩士生所有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半內完成,其中學位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一學年內完成。 3.學位課程根據此表,非學位課程從“研究生課程目錄”中選擇。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工程熱物理     專業代碼:080701     門類/類別:工學     學科/類別: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專業介紹

西安石油大學為例
工程熱物理學科是研究能量以熱和功及其他相關的形式在轉化、傳遞過程中的基本規律及其應用的一門應用基礎科學。該學科設有石油石化工業中的高效傳質設備;石油、石油化工工業中油氣水分離技術和裝置研究;低位熱能回收利用技術和裝置研究;傳熱設備及節能技術;燃燒學,多相流,能源的清潔高效轉換及新能源等特色研究方向。
該學科培養具有能量轉化、傳遞過程中的基礎理論和技術;能開展本學科的科研與應用開發工作;了解學科的進展、動向和發展前沿;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能解決本學科領域的問題;能熟練運用計算機;掌握先進測試技術;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和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能力的工程熱物理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點分布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 天津商業大學 天津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內蒙古工業大學 東北大學 遼寧科技大學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吉林大學 東北電力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東北石油大學 同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電力學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江蘇大學 浙江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青島科技大學 山東建筑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武漢工程大學 中南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中山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廣西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西安石油大學 蘭州交通大學

專業院校排名

0807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43 所,本次參評42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84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3 清華大學 A+
2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A+
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A
4 10335 浙江大學 A
5 10056 天津大學 A-
6 10079 華北電力大學 A-
7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A-
8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A-
9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B+
10 10007 北京理工大學 B+
11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B+
12 10217 哈爾濱工程大學 B+
13 10251 華東理工大學 B+
14 10252 上海理工大學 B+
15 10286 東南大學 B+
16 10299 江蘇大學 B+
17 1035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B+
18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B
19 10247 同濟大學 B
20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B
21 10291 南京工業大學 B
22 10422 山東大學 B
23 10611 重慶大學 B
24 11414 中國石油大學 B
25 90038 海軍工程大學 B
26 10005 北京工業大學 B-
27 10010 北京化工大學 B-
28 10145 東北大學 B-
29 10183 吉林大學 B-
30 10188 東北電力大學 B-
31 10486 武漢大學 B-
32 10533 中南大學 B-
33 10699 西北工業大學 B-
34 10256 上海電力大學 C+
35 10288 南京理工大學 C+
36 10337 浙江工業大學 C+
37 10426 青島科技大學 C+
38 10459 鄭州大學 C+
39 10497 武漢理工大學 C+
40 10561 華南理工大學 C+
41 10610 四川大學 C+
42 10731 蘭州理工大學 C+
43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C
44 10080 河北工業大學 C
45 10128 內蒙古工業大學 C
46 10143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C
47 10220 東北石油大學 C
48 10290 中國礦業大學 C
49 10536 長沙理工大學 C
50 10623 西華大學 C
51 10069 天津商業大學 C-
52 10078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C-
53 10112 太原理工大學 C-
54 10148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C-
55 10149 沈陽化工大學 C-
56 10294 河海大學 C-
57 10359 合肥工業大學 C-
58 10490 武漢工程大學 C-
59 10674 昆明理工大學 C-

工程熱物理研究生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1數學一
④834工程熱力學
 
工程熱物理考研參考書:
1、流體工熱綜合
(1)《氣體動力學基礎》(第1、2、3、10章)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王新月主編。
(2)《工程熱力學》(2001年6月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沈維道編。
(3)《傳熱學》(2006年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楊世銘編。
2、機械設計綜合
(1)《材料力學》Ⅰ、Ⅱ高等教育出版社,單輝祖編。
(2)《機械設計基礎》下冊(2007年第二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吳瑞祥主編。
 
工程熱物理專業研究生就業:
就業前景:
工程熱物理學是一門研究能量以熱的形式轉化的規律及其應用的技術科學。此門技術在各領域的的應用十分廣泛,社會需求量也相對較大,因此本專業優秀的畢業生就業率很高,能達98%以上。他們的就業主要是在熱力機械(發動機、鍋爐、汽車等領域)、燃燒設備(燃油、燃氣燃燒器、生物質氣化設備)、熱工過程自動控制系統、微電子器件、環保與大氣污染治理、新能源利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站、風能發電設備、生物質能利用設備)等相關的研究院所、企業、高等院校、政府管理部門從事有關的研究、開發、教學、策劃、管理和營銷等工作。
可考資格證:
注冊設備工程師
工程熱物理相關職位
太陽能熱利用研究員,流體機械及工程研發設計,熱工工程師,太陽能熱利用研究員,換熱器高級工程師,產品熱設計工程師,技術研發工程師(換熱器行業),熱設計工程師,太陽能熱利用研究員,飛行器熱控系統設計,建筑物理性能檢測工程師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東南大學考研分數線、東南大學報錄比、東南大學考研群、東南大學學姐、東南大學考研真題、東南大學專業目錄、東南大學排名、東南大學保研、東南大學公眾號、東南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東南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東南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

東南大學工程熱物理考研 推薦

東南大學研究生學姐


加學姐,獲免費答疑,進考研群
東南大學考研網由東南大學研究生維護,發布最新的東南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還提供東南大學研究生1對1輔導和考研真題等服務,有問題請加微信溝通。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東南大學工程熱物理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購買指南 發貨信息 關于我們 - 研究生兼職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