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Add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學姐微信為你答疑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考研資源下載: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考研派 fhpzt.com】 為大家提供2024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相關資訊,以下是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和招生簡章,在這里你可以了解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的專業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報考要求。具體請下載附件,查看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考研專業目錄。

點擊下載:2024年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2023年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2022年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一、培養目標
培養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紀守法,品德良好,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能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管理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招生類型及計劃
2024年我校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有學術學位、專業學位兩種類型,計劃招收碩士研究生2000名,其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900名(含推免生),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00名。實際招生人數根據教育部正式下達的招生計劃進行調整。
三、報考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必須符合下列學歷等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等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入學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同等學力人員,包括①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入學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須通過大學英語四級(CET-4),且通過國家組織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段)8門以上主干課程的考試,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者。②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須通過英語四級(CET-4)。同等學力考生不可跨專業報考,復試時加試兩門本科主干課程。
(4)已獲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5.報名參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報考條件中第1、2、3各項的要求。
(2)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或大學本科結業后,達到大學本科畢業同等學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相關考試招生政策同時按照《教育部關于進一步規范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見》(教研〔2016〕2號)有關規定執行。
四、報名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兩個階段。所有考生均須在規定時間內參加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逾期不再補辦。
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指定的報考點,其中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也可選擇教學點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指定的報考點;單獨考試考生應選擇招生單位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指定的報考點;其他考生應選擇工作所在地或戶籍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指定的報考點。
(一)網上報名
1.網上報名時間為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網上預報名時間為2023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應在規定時間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網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簡稱“研招網”)瀏覽報考須知,并按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報考點以及報考招生單位的網上公告要求報名。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修改網上報名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有效報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
3.考生報名時只能填報一個招生單位的一個專業。
4.考生應按要求如實填寫學習情況和提供真實材料。
5.考生要如實填寫本人所受獎懲情況,特別是在參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國家教育考試過程中因違紀、作弊所受處罰情況。對弄虛作假者,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嚴肅處理。
6.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考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
未能通過學歷(學籍)網上校驗的考生,應在我校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歷(學籍)核驗。
7.符合教育部相關規定條件并申請享受照顧政策、或享受初試加分政策的考生,須在網上報名時按要求填報相關信息,并如實填寫少數民族身份及定向就業少數民族地區。未按規定申報的,不享受相應照顧或加分政策。
8.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高校學生指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含高職)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下同〕。考生報名時應當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并按要求填報本人入伍前的入學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復試前須向招生單位提供《入伍批準書》和《退出現役證》進行復核。
9.考生應當認真了解并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填報志愿并選擇報考點。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網上確認、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10.考生應當按要求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并提供真實材料。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11.考生網上報名成功后,應通過定期查閱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報考點、招生單位官方網站等方式,主動了解網上確認、考試安排及注意事項等,積極配合完成相關工作。
12.考生應當按規定繳納報考費。
(二)網上確認
1.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在網上核對并確認其網上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辦。網上確認時間由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根據國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區報考組織情況自行確定和公布。
2.考生網上確認時應當積極配合報考點,根據核驗工作要求提交有關補充材料。
3.所有考生均應當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確認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4.考生應當按報考點規定配合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
5.招生單位和報考點應當根據相關規定,對考生報考信息和網上確認材料進行全面審查,確定考生的考試資格。考生填報的報名信息與報考條件不符的,不得準予考試。報考點和招生單位發現有考生偽造、變造證件時,將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6.考生應當在考前十天左右,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準考證》使用A4幅面白紙打印,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或書寫。考生憑下載打印的《準考證》及有效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和復試。
7.考生報名時須簽署《考生誠信考試承諾書》并遵守相關約定及要求。
、考試
1.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分初試和復試。
2.初試時間: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試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不在規定日期舉行的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國家一律不予承認。
3.初試科目:詳見我校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初試方式均為筆試。
4.初試地點:由所在報考點安排確定。
5.復試時間和地點:復試時間、地點、內容、方式等在初試成績公布后另行通知。復試辦法和程序由我校在復試前公布。
6.我校在復試前嚴格采取人證識別及相關信息庫數據比對等措施,加強對考生的身份審核及報考專項計劃、享受照顧(含加分)政策的資格審核,對不符合規定條件者,不予復試。
7.以同等學力參加復試的考生,在復試中須加試至少兩門與報考專業相關的本科主干課程。加試科目不得與初試科目相同。加試方式為筆試。報考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的同等學力考生可以不加試。
六、體檢
考生體檢工作在考生擬錄取后組織進行。我校根據《殘疾人教育條例》和《教育部辦公廳 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號)等文件規定,參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教學〔2003〕3號)要求,結合招生專業實際情況,提出本單位體檢要求。
、錄取
1.根據我校的招生計劃、復試錄取辦法以及考生初試和復試成績、思想政治表現、身心健康狀況等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具體錄取辦法請查看錄取當年我校公布的復試辦法。
2.我校接收各校推薦應屆本科優秀畢業生免試直升碩士研究生,熱忱歡迎全國各高校中獲得推薦免試資格(取得畢業學校發放、經省(市、自治區)高校招生辦公室蓋章的推薦免試表格)的應屆本科畢業生來我校攻讀碩士學位。
3.錄取為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按我校公示收費標準繳納學費,不享受獎助學金,學校不提供住宿。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一般錄取為定向就業,不轉戶口檔案。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在被錄取前與我校、用人單位分別簽訂定向就業合同。
4.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入學時未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者,錄取資格無效。
學費和獎助學金
 學校根據國家和上海市的政策,制定研究生學費標準和獎助學金辦法。具體學費及獎助學金辦法按我校相關文件規定執行。
以上招生簡章內容若與教育部有關國家部門今后頒布的規定有不符之處,須按教育部及有關國家部門的規定執行
熱忱歡迎廣大有志青年報考我校研究生!
學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區龍騰路333號     郵政編碼:201620
聯系部門: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聯系電話:021-67791223
網址://ge.sues.edu.cn
申訴電話:021-67791257(非招生咨詢)

目  錄
 
 
學 校 概 況 2
2023 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4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2023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9
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參考書目 14
研究生學術創新 18
研究生海外學習交流 19
研究生產學研基地 20
研究生升學就業 20
重點學科 23
科研教學平臺 23
學 院 簡 介 24

學 校 概 況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是工學、經濟、 管理、藝術、設計等多學科互相滲透、協調發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教育部“卓 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首批試點高校、全國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設牽頭單位、上海市 “高水平地方應用型高校”試點建設單位。2017 年被列為上海市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 項建設單位。
學校的前身為創建于 1978 年的上海交通大學機電分校、上海化工學院分院(1984 年編入上海交通大學機電分校) 和上海紡織工學院分院(1980 年更名為華東紡織工學 院分院) 。1985 年在上述院校的基礎上,組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03 年,上海市 高級技工學校(創建于 1951 年) 整體劃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學校現有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紡織 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光學工程、藥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設計學、馬克 思主義理論、統計學等 13 個一級學科碩士點;電子信息、交通運輸、機械、材料與 化工、資源與環境、藝術設計、工商管理(MBA) 、公共管理(MPA) 等 8 個專業學 位碩士點。學校與英國、芬蘭、愛爾蘭、瑞典、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外高校聯合開展 博士研究生培養、教師科研合作以及建立國際聯合實驗室,構筑了集科學研究和博士 生培養于一體的國際化合作平臺。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近 24000 名,其中碩士研究生近 4400 余名。學校擁有一 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 1500 余人,其中碩士生導師 900 余人。 學校目前在崗各類國家級人才 25 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 4 人(含雙聘院士 2 人)。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9 人,省部級人才及人才項目獲批者 104 人。
學校積極推行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建立了完善的研究生獎助學金體系,設有研 究生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學業獎學金、三助獎學金、社會企業獎學金等多種獎 助學金,為研究生在讀期間的理論學習和科研實踐提供了有力的生活保障。
學校擁有松江、長寧、虹口等校區,現有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電子電氣工程學 院、管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中韓多媒體設 計學院、航空運輸學院(飛行學院) 、紡織服裝學院、城市軌道交通學院、數理與統 計學院、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 術學院、體育教學部、工程訓練中心等教學機構,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
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和國家大學科技園。

學校堅持學科引領,持續增強科研核心創新力。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學科進 入 ESI 全球前 1%;擁有上海市Ⅲ類高峰學科 1 個、Ⅳ類高峰學科 1 個,協同創新中 心、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校智庫等省級學科科研平臺 21 個。 自 2016 年來,學校以第一單位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174 項,其中聯合基金重 點項目 1 項, 2020 年獲批科技部科技創新 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以 第一單位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52 項,其中 2021 年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1 項, 2022 年獲批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1 項;獲 批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1 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項 目 1 項,國家藝術基金項目 5 項,省部級項目500 余項;以第一單位獲省部級科技獎
29 項,其中一等獎 1 項;省部級哲社類獲獎 11 項,其中一等獎 1 項;獲得專利授權
3500 余項。
學校秉承開放辦學的理念,積極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助力學校內涵建設和學生 培養。目前,學校已與美國、加拿大、墨西哥、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瑞典、 瑞士、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等 20 多個國家和地 區 110 余所高校或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獲批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國際創意設 計學院,設有中韓、中法和中瑞等合作辦學項目,提供博士聯合培養、碩士和本科雙 學位聯合培養、學分互認、畢業設計、海外實習、線上課程、國際產學合作、國際友 城等 110 多個海外學習交流項目,為學生打造了豐富多樣的海外學習交流平臺。學校 主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積極開展與沿線國家高校的教育合作交流,每年接 收全球 70 余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來校攻讀學位、短期交流和語言培訓。
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與發展的進程,學校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 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導學校教育事業的改革、轉型和發展,按照學校 第三次黨代會確立的“新三步走”奮斗目標,大力實施“人才強校、特色發展、國際 化”三大發展戰略,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高素質工程應用 型人才,在建設國內一流的高水平現代化工程應用型特色大學征程上自信前行。

2023 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一、培養目標
 
培養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紀守法,品德 良好,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 能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管 理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招生類型及計劃
2023 年我校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有學術學位、專業學位兩種類型,各學科 專業(類別)擬招生人數參考《2023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實際招生人數 按照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執行。
三、報考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必須符合下列學歷等條件之一:
(1) 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
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等應屆本科畢業生) 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 考生錄取當年入學前(具體期限由招生單位規定)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 書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 效。
(2) 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 同等學力人員, 包括①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 2 年(從畢 業后到錄取當年入學之日, 下同) 或 2 年以上,須通過大學英語四級(CET-4),且 通過國家組織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段) 8 門以上主干課程的考試, 達到與 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者。②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 身份報考, 須通過英語四級(CET-4) 。同等學力考生不可跨專業報考, 復試時加試 兩門本科主干課程。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在境外獲得的學歷證書須 通過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認證。

5.報名參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 須符合 下列條件:
(1)符合(四)中第 1、2、3 各項的要求。
(2) 大學本科畢業后有 3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 畢業學歷或大學本科結業后,有 5 年以上工作經驗,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 力的人員;或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并有 2 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相關考試招生政策同時按照《教育部關于進一步 規范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見》(教研〔2016〕2 號) 有關規定執行。
四、報名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兩個階段。所有參加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生 均須進行網上報名,并在網上確認網報信息和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同時 按規定繳納報考費。
應屆本科畢業生原則上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 考點;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專業學位考生)應選擇工作所在地或戶 口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
(一) 網上報名
1.網上報名時間為 2022 年 10 月 5 日至 10 月 25 日,每天 9:00—22:00。網上 預報名時間為 2022 年 9 月 24 日至 9 月 27 日,每天 9:00—22:00。
2.考生應在規定時間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網網址:
,教育網址: //yz.chsi.cn,以下簡稱“研招網”) 瀏覽報考須知,并按教育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點以及報考招生單位的 網上公告要求報名。報名期間, 考生可自行修改網上報名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 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有效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
3.考生報名時只能填報一個招生單位的一個專業。待初試結束, 教育部公布考 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過“研招網”調劑服務系統了解招生 單位的調劑辦法、計劃余額等信息, 并按相關規定自主多次平行填報多個調劑志愿。
4.考生應按我校要求如實填寫學習情況和提供真實材料。
5.考生要準確填寫本人所受獎懲情況, 特別是要如實填寫在參加普通和成人高 等學校招生考試、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國家教育考試過 程中因違紀、作弊所受處罰情況。對弄虛作假者,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
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嚴肅處理。

6.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 信息進行網上校驗, 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學 籍)校驗結果。考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  (網址: //www.chsi.com.cn)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
未能通過學歷(學籍)網上校驗的考生應在招生單位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歷(學 籍)核驗。
7.符合教育部相關規定條件并申請享受照顧政策、或享受初試加分政策的考生, 須在網上報名時按要求填報相關信息,并如實填寫少數民族身份及定向就業少數民 族地區。
8.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 應為高校學生應 征入伍退出現役, 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高校學生指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 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 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高職)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考生 報名時應當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并按要求填報本人入伍前的入學信 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
9.現役軍人報考我校, 應當事先認真閱讀了解解放軍及我校有關報考要求, 遵 守保密規定,按照規定填報報考信息。
10.考生應當認真了解并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填報志愿并選擇報 考點。因不符合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造成后續不能網上確認、考試(含初試 和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11.考生應當按要求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并提供真實材料。考生因網報 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 考生本人承擔。
12.考生網上報名成功后,應通過定期查閱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點、 招生單位官方網站等方式,主動了解考試安排、防疫要求等事項,積極配合完成相 關工作。
(二) 網上確認
1.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 均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在網上核對并確認其網上報名 信息,逾期不再補辦。考生需及時關注各省級教育招生考試管理機構發布的公告。
2.考生網上確認時應當積極配合報考點工作人員, 根據核驗工作需要, 按要求 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
等,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

3.所有考生均應當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報名信息經考生 確認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4.考生應當按規定繳納報考費。
5.考生應當按報考點規定配合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
6.學校和報考點根據相關規定, 對考生報考信息和網上確認材料進行全面審查, 確定考生的考試資格。考生填報的報名信息與報考條件不符的,不得準予考試。
7.考生應當在考前十天左右, 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自行下載打 印《準考證》。《準考證》使用 A4 幅面白紙打印, 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 或書寫。考生憑下載打印的《準考證》及有效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和復試。
8.考生報名時須簽署《考生誠信考試承諾書》并遵守相關約定及要求。
五、考試
1.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分初試和復試。
2.初試時間: 2022 年 12 月 24 日至 25 日(每天上午 8:30—11:30,下午 14:00 —17:00) 。考試時間超過 3 小時或有使用畫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試科目在 12 月 26 日 進行(起始時間 8:30,截止時間由招生單位確定,不超過 14:30) 。考試時間以北 京時間為準。不在規定日期舉行的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國家一律不予承認。
3.初試科目:詳見我校發布的招生專業目錄。 初試方式均為筆試。
4.初試地點: 由所在報考點安排確定。
5.復試時間和地點:復試時間、地點、內容、方式等在初試成績公布后另行通 知。復試辦法和程序由我校在復試前公布。
6.我校在復試時對考生的居民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學歷學籍核驗結果、學 生證等報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資格進行嚴格審查,對不符合規定者,不予復試。考生 學歷(學籍)信息核驗有問題的,我校可要求考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歷(學籍)  核驗。
7.以同等學力參加復試的考生(以報名時填報的信息為準) ,在復試中須加試 至少兩門與報考專業相關的本科主干課程。加試科目不得與初試科目相同。加試方 式為筆試。
六、 體檢
考生體檢工作在考生擬錄取后組織進行。我校參照教育部、原衛生部、中國殘 聯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  (教學〔2003〕3 號)要求,按
照《教育部辦公廳 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

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 號) 規定, 結合招生專業實際情況, 提出本單位體檢要求。
七、錄取
1.根據我校的招生計劃、復試錄取辦法以及考生初試和復試成績、思想政治表 現、身心健康狀況等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具體錄取辦法請查看錄取當年我校公布 的復試辦法。
2.我校接收各校推薦應屆本科優秀畢業生免試直升碩士研究生, 熱忱歡迎全國 各高校中獲得推薦免試資格(取得畢業學校發放、經省(市、自治區)高校招生辦公 室蓋章的推薦免試表格)的應屆本科畢業生來我校攻讀碩士學位。
3.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 在被錄取前需與我校、用人單位分別簽訂定向就業 合同。
4.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 入學時未取 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者,錄取資格無效。
八、學費和獎助學金
學校根據國家和上海市的政策,制定研究生學費標準和獎助學金辦法。具體學 費及獎助學金辦法按我校相關文件規定執行。
以上招生簡章內容若與教育部及有關國家部門今后頒布的規定有不符之處, 須按教育部及 有關國家部門的規定執行。
熱忱歡迎廣大有志青年報考我校研究生!
 

學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區龍騰路 333 號
聯系部門: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網址://ge.sues.edu.cn
申訴電話: 021-67791257 (非招生咨詢)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招網”

郵政編碼: 201620
聯系電話: 021-67791223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教育”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2023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學院聯系方式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擬招 人數 初試科目 復試科目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董老師
電話: 021-67791495
Dongchunliang12@126.com
程老師、徐老師
電話: 021-67791152
91170002@sues.edu.cn
 
080200 機械工程
01(全日制)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02(全日制)機械電子工程
03(全日制)機械設計及理論
04(全日制)車輛工程
05(全日制)能源裝備與過程控制
 
 
 
 
 
18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301 數學(一)
④801機械原理
1.復試筆試:
01-04 方向: F001 機械設計   或 F002 微機原理及應用 或 F017 汽車構造
05 方向: F020 工程熱力學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085500 機械(專業學位)
01(全日制)機械系統振動噪聲
02(全日制)精密制造技術與裝備
03(全日制)機器人技術與裝備
04(全日制)新能源及智能汽車
 
 
 
12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 英語(二)
③302 數學(二)
④806 機械原理 (二)
1.復試筆試:
F001 機械設計
或 F002 微機原理及應用
或 F017 汽車構造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電子電氣工程學院
白老師
電話: 021-67791142 309850789@qq.com
 
081100 控制科學與工程
01(全日制)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02(全日制)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03(全日制)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04(全日制)機器人與無人系統方向
 
 
 
9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301 數學(一)
④802 自動控制原理
1.復試筆試:
F030 《電路分析與仿真》
或 F003 《數據結構》
或 F037 《信號與系統》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085400 電子信息 (專業學位)
01(全日制)電子與通信工程
02(全日制)計算機與軟件工程
03(全日制)控制工程
04(全日制)電氣工程
05(全日制)人工智能
06(全日制)大數據與云計算
 
 
 
13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 英語(二)
③302 數學(二)
④803 程序設計基礎
1.復試筆試:
F030 《電路分析與仿真》
或 F003 《數據結構》
或 F037 《信號與系統》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120200 工商管理
01(全日制)會計學
02(全日制)企業管理
03(全日制)旅游管理
04(全日制)技術經濟及管理
 
 
 
 
 
 
13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303 數學(三)
④804 管理學
1.復試筆試:
01 方向: F012 會計與財務管理
02 方向: F004 戰略管理 或 F005 財務管理 或 F006 市場營銷
或 F007 人力資源管理 03 方向: F008 旅游管理
04 方向: F009 技術經濟學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管理學院
賈老師
電話: 021-67791206
glxyzszx@163.com
 
 
畢老師 (MBA)
電話: 15021884085
mba@sues.com
 
 
吳老師(MPA)   電話: 15902105180
mpa@sues.edu.cn
 
 
 
120400 公共管理
01(全日制)社會保障
02(全日制)行政管理
03(全日制)教育經濟與管理
04(全日制)現代城市社會治理
 
 
 
 
 
12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610 公共管理基本 原理
④805 公共管理綜合
 
1.復試筆試:
01 方向: F010 社會保險學
02 方向: F011 公共政策
03 方向: F034 教育經濟學
04 方向: F035 社區治理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125100 工商管理(MBA)  (專業學 位)
01(全日制)數字經濟與智能制造
02(全日制)城市交通與智慧運營
03(全日制)大數據與人工智能
 
 
40
 
①199 管理類綜合能 力
②204 英語(二)
1. 復試筆試:
F033 思想政治理論考試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125100 工商管理(MBA)  (專業學
位)
01(非全日制)數字經濟與智能制造 02(非全日制)城市交通與智慧運營 03(非全日制)大數據與人工智能
 
 
40
 
①199 管理類綜合能 力
②204 英語(二)
2. 復試筆試:
F033 思想政治理論考試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125200 公共管理(MPA)  (專業學 位)
01(非全日制)社會保障與健康管理 02(非全日制)基層政府管理與創新 03(非全日制)城鄉基層社會治理
 
 
40
 
①199 管理類綜合能 力
②204 英語(二)
1. 復試筆試:
F033 思想政治理論考試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化學化工學院
夏老師
電話: 021-67791213
xiaqin0613@163.com
李老師
電話: 13795460965
liyasues@163.com
081700 化學工程與技術
01(全日制)化學工藝
02(全日制)應用化學
03(全日制)工業催化
04(全日制)材料化學工程
05(全日制)制藥與精細化工
 
 
 
12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302 數學(二)
④807 物理化學
1.復試筆試:
F014 基礎化學化工
或 F015 高分子化學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100700 藥學
01(全日制)藥物化學
02(全日制)藥劑學
03(全日制)藥物分析學
04(全日制)藥理學
 
 
 
3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615 藥學基礎
1.復試筆試:
F031 藥學綜合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注:與中國醫藥工業研究院聯 培名額 10-15 名。)
 
085700 資源與環境(專業學位)
01(全日制)資源循環利用工程
02(全日制)環境污染控制工程
03(全日制)清潔能源利用工程
 
 
 
5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 英語(二)
③302 數學(二)
④815 環境科學與工 程概論
1.復試筆試:
F032 專業綜合知識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董老師
電話: 021-67791198
dong@sues.edu.cn
張老師
電話: 021-67791202
sues_caiwuhua@163.com
蘇老師
電話: 021-67791205 5264653@qq.com
080500 材料科學與工程
01(全日制)材料物理與化學
02(全日制)材料學
03(全日制)材料加工工程
04(全日制)納米材料及器件
 
 
 
8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302 數學(二)
④808 材料科學基礎
1.復試筆試:
F016 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085600 材料與化工(專業學位)
01(全日制)金屬材料工程
02(全日制)復合材料工程
 
 
 
8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 英語(二)
③302 數學(二)
④808 材料科學基礎
1.復試筆試:
F016 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藝術設計學院
劉老師(01-04 方向) 電話: 021-67791288
slgzyx123456@163.com
 
王老師(05 方向)  電話: 021-67796013
shuli115@126.com
 
130500 設計學
01(全日制)工業設計
02(全日制)環境設計
03(全日制)視覺傳達與媒體設計
04(全日制)設計歷史及理論
 
 
 
25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611 專業綜合
④809 設計概論
 
1.復試筆試:
F018 設計評論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135108 藝術設計(專業學位)
01(全日制)產品造型藝術及應用實踐 02(全日制)視覺傳達設計          03(全日制)會展與空間環境設計    04(全日制)數媒與影像數字化      05(全日制)時尚藝術設計
 
 
 
 
105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 英語(二)
③612 創意設計
④810 設計基礎
 
1.復試筆試:
F029 命題創作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航空運輸學院
張老師
電話: 021-67791114 zhangj9860@sina.com
 
 
 
 
 
 
 
086100 交通運輸(專業學位)
01(全日制)載運工具故障診斷與控制 02(全日制)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35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 英語(二)
③302 數學(二)
④811 交通運輸工程 綜合
 
 
 
 
 
1.復試筆試:
01 方向: F036 自動控制理論
02 方向: F019 系統工程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紡織服裝學院
082100
楊老師(01 方向) 電話: 18801621309
yangxue@sues.edu.cn 徐老師(02 方向)  電話: 17721369630 xulh0915@163.com 趙老師(03 方向)  電話: 13917954430
mengmengzhao@126.com 曲老師(04 方向)
電話: 18917802873
quhongjian0451@126.com
085600
楊老師
電話: 18801621309
yangxue@sues.edu.cn 徐老師
電話: 17721369630 xulh0915@163.com
 
 
 
082100 紡織科學與工程
01(全日制)紡織工程
02(全日制)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
03(全日制)服裝設計與工程
04(全日制)服裝產業經濟與管理
 
 
 
 
 
 
53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302 數學(二)
④812 紡織材料學
1.復試筆試:
01 方向: F021 織物結構與設計
02 方向: F022 紡織品染整概論 或 F023 基礎有機化學
03 方向: F024 服裝學概論
04 方向: F025 服裝產業經濟學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085600 材料與化工 (專業學位)
01(全日制)纖維材料工程
 
 
 
 
 
 
4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 英語 (二)
③302 數學 (二)
④816 紡織材料學基 礎
 
 
 
1.復試筆試:
F028 纖維化學及物理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城市軌道交通學院
張老師
電話: 021-67874112 csgdjtxy10@126.com
 
 
 
 
082300 交通運輸工程
01(全日制)交通基礎設施工程
02(全日制)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03(全日制)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25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301 數學(一)
④811 交通運輸工程 綜合
1.復試筆試:
01 方向: F027 城市軌道交通概論 或 F039 土木工程概論
2 方向: F027 城市軌道交通概論 或 F040 檢測與傳感技術
或 F041 電子技術
03 方向: F027 城市軌道交通概論 或 F042 交通規劃原理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086100 交通運輸(專業學位)
01(全日制)載運工具故障診斷與控制  02(全日制)交通通信與智能信息處理  03(全日制)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04(全日制)交通工程結構維護保障技術
 
 
 
 
 
 
 
 
95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 英語(二)
③302 數學(二)
④811 交通運輸工程 綜合
1.復試筆試:
01 方向: F027 城市軌道交通概論 或 F040 檢測與傳感技術
或 F041 電子技術
02 方向: F027 城市軌道交通概論 或 F040 檢測與傳感技術
或 F041 電子技術
03 方向: F027 城市軌道交通概論 或 F042 交通規劃原理
04 方向: F027 城市軌道交通概論 或 F039 土木工程概論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數理與統計學院
熊老師
電話: 021-67791428
18817836889
44210002@sues.edu.cn
 
鄭老師(統計學) 電話: 13764528120
zhongtuanzheng@163.com
 
吳老師(光學工程) 電話: 13391175576
wujianbao@sues.edu.cn
071400 統計學
01(全日制)應用統計
02(全日制)數理統計
03(全日制)金融統計
04(全日制)應用數學與計算科學
 
 
35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613 數學分析
④813 高等代數
1.復試筆試:
F01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080300 光學工程
01(全日制)光學成像與信息處理
02(全日制)激光加工與精密制造
03(全日制)功能材料與器件物理
04(全日制)引力場光傳播與檢測
 
 
 
 
35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301 數學(一)
④817 工程光學
 
1.復試筆試:
F043 物理學基礎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馬克思主義學院
肖老師
電話: 021-67791040 suesmy@126.com
 
030500 馬克思主義理論
01(全日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02(全日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03(全日制)思想政治教育        04(全日制)黨的建設
 
 
 
 
35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614 馬克思主義基 本原理
④814 馬克思主義中 國化研究
 
1.復試筆試:
F038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國際創意設計學院
王老師
電話: 021-67791323  郵箱: iicd@sues.edu.cn
 
135108 藝術設計(專業學位)
01(全日制)數媒與影像數字化(中外合 作)
02(全日制)產品造型藝術及應用實踐 (中外合作)
03(全日制)會展與空間環境設計(中外 合作)
 
 
 
 
 
4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 英語(二)
③612 創意設計
④810 設計基礎
 
 
 
1.復試筆試:
F044 數字影像設計實踐
2.復試面試:
《英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和《專 業綜合面試》
 
注: 2023 年學校招生專業及人數等信息以教育部最終下達的相關信息為準。
  

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參考書目
 
 
代碼 科目名稱 初試科目參考書目
610 公共管理基本原 理 《公共管理學》(第 2 版),陳振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 年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七版) ,高鴻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8 年
 
 
 
 
 
611
 
 
 
 
 
專業綜合
理論題:
①《世界現代設計史》(第二版), 王受之, 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 年.
②《為真實的世界設計》,維克多 · 帕帕奈克,北京日報出版社, 2020 年.
③《設計與價值創造》, 克萊夫 ·迪諾特,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2018 年.
快題設計或分析題:  (按研究方向分):
①工業設計:《工業設計 360°完全解讀》, 阿爾曼 ·埃馬米,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20 年.
②視覺傳達與媒體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 羅賓 ·蘭達,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9 年.
③環境設計:  《景觀快題設計 100 例》, 蔣柯夫, 張文茜,杜健, 卓越手繪.武漢: 華中科技 大學出版社,2019 年.
④設計歷史及理論: 設計史論類書籍.
 
 
 
 
 
 
 
612
 
 
 
 
 
 
 
創意設計
理論題:
①《世界現代設計史》, 王受之,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 年.
②《設計與價值創造》, 克萊夫 ·迪諾特,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2018 年.
快題設計(按研究方向分):
①產品造型藝術及應用實踐:  《工業設計 360°完全解讀》, 阿爾曼 ·埃馬米,浙江大學出版 社, 2020 年.
②視覺傳達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手冊》,齊琦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2020 年.
③會展與空間環境設計:  《卓越手繪 景觀快題設計 100 例》, 蔣柯夫, 張文茜,杜健,武漢: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9 年.
④數媒與影像數字化:《數字媒體藝術概論》第 4 版, 李四達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 年.
⑤時尚藝術設計:《時尚藝術學》, 胡越,東華大學出版社, 2021 年.    《時裝設計靈感調研應用》  ,羅伯特.利奇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17 年.
613 數學分析 《數學分析》(第五版)  (上、下冊) ,華東師范大學教學科學學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年
614 馬克思主義基本 原理 本書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21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年
 
615
 
藥學基礎
《藥物化學(英中雙語注解版) 》, 李紹順, 周虎臣. (第二版).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藥劑學》,崔福德.(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藥理學》,朱依諄,(第7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年。
801 機械原理 《機械原理教程》(第 3 版), 申永勝,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年
 
802
自動控制原理 《自動控制理論》, 吳健珍、王嬈芬,中國鐵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現代控制理論》(第 3 版), 劉豹、唐萬生,機械工業出版社
《自動控制理論習題集》,吳健珍、王嬈芬, 中國鐵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803 程序設計基礎 《C 程序設計》(第5 版),譚浩強,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7 年
804 管理學 《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七版) ,周三多、陳傳明等,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 年
805 公共管理綜合 《行政管理學》,夏書章,中山大學出版社(第六版), 2018
《社會保障概論》(第六版), 孫光德、董克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 年
806 機械原理(二) 《機械原理教程》(第 3 版), 申永勝,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年

807 物理化學 《物理化學》 (第五版) (上、下冊) ,傅獻彩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808 材料科學基礎 《材料科學基礎》, 胡庚祥、蔡詢,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 年
809 設計概論 《設計學概論》,尹定邦、邵宏主編,鄺慧儀等編,湖南科技出版社, 2016 年 《設計美學》, 徐桓醇著,李硯祖、王明旨主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 年
810 設計基礎 《設計基礎》, 胡心怡,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20 年
《設計素描》, 謝靜、龍銀嬌、李詩瑤,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8 年
 
 
 
 
 
 
811
 
 
 
 
 
 
交通運輸工程綜合
必選題:
《軌道交通信息系統與數據處理》.丁小兵.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2018 年 《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 (第三版). 沈被娜.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21 年
選做題:
①選做題模塊 1:
《簡明工程力學》(第二版) .李培超 范志毅 劉小妹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 年 ②選做題模塊 2:
《電工學(第七版)  (下冊) 電子技術》 . 秦曾煌編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③選做題模塊 3:
《運籌學教程》(第五版) .胡運權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 年
《運籌學方法與模型》(第二版) .傅家良編著.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4 年
812 紡織材料學 《紡織材料學(第三版) 》.宗亞寧,張海霞,東華大學出版社,2019 年
《現代服裝材料與應用》 .李艷梅,林蘭天,中國紡織出版社, 2013 年
813 高等代數 《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第二版) ,同濟大學數學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年
 
 
814
 
馬克思主義中國 化研究
1.本書編寫組: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 出版社,2021 年
2.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 出版社聯合出版,2019年
年版), 高等教育
學習出版社、人民
 
815
環境科學與工程 概論 《環境科學與工程概論》,龍湘犁, 何美琴. (第一版)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年 《環境科學導論》, 趙景聯.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年
《環境工程導論》, 曹文平.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20 年
816 紡織材料學基礎 《紡織材料學(第 5 版) 》.姚穆, 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 年
817 工程光學 《工程光學》(第四版) ,郁道銀、談恒英,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年
 
 
 
代碼 科目名稱 復試科目參考書目
F001 機械設計 《機械設計》(第 10 版) ,濮良貴,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年
F002 微機原理及應用 《單片機原理及其接口技術》 (第 4 版),胡漢才,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 年
F003 數據結構 《數據結構(C 語言版) 》,嚴蔚敏,吳偉民,清華大學出版社, 2020 年
F004 戰略管理 《企業戰略管理》, 汪泓、邱羚,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年
F005 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學》(第七版),荊新、王化成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5 年
F006 市場營銷 《市場營銷學》,王方華,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年
F007 人力資源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概論(第三版) 》, 彭建峰, 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 年
F008 旅游管理 《旅游學概論》(第七版),李天元,南開大學出版社, 2014 年
F009 技術經濟學 《工程經濟學》,胡斌等,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6 年

F010 社會保險學 《社會保險學》(第三版),孫樹菡,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9 年
F011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分析》(第 2 版), 陳慶云,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年
F012 會計與財務管理 《財務會計學》(第十版),戴德明/林鋼/趙西卜,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8 年 《財務管理學》(第八版),荊新/王化成/劉俊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8 年
F01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第四版) 》, 盛驟,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F014
 
基礎化學化工
《無機化學》(第五版) ,大連理工大學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學》(第六版) ,華東理工大學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機化學》(第四版) ,高鴻賓, 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學》  (第五版) (上、下冊) ,傅獻彩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F015 高分子化學 《高分子化學》(第四版),潘祖仁編, 化學工業出版社
F016 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 《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 楊瑞成, 科學出版社, 2012 年
F017 汽車構造 《汽車構造》(上、下)  (第七版) ,姚為民,人民交通出版社, 2021 年
F018 設計評論 《設計鑒賞 設計美學 設計批評論》,李傳文,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16 年 《設計評價》黃凱、柏樂,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2010 年
F019 系統工程 《系統工程方法與應用》,郝勇、范君暉,科學出版社,2007 年
F020 工程熱力學 《工程熱力學》(第五版),沈維道, 童鈞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年
F021 織物結構與設計 《織物結構與設計》(第四版) ,蔡陛霞,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8 年
F022 紡織品染整概論 《染整工藝與原理》上下冊(第 2 版),閻克路,趙濤,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 年
F023 基礎有機化學 《紡織有機化學》, 李成琴、黃曉東,東華大學出版社, 2014 年
F024 服裝學概論 《服裝學概論修訂本》,顧雯楊蓉媚劉曉剛,東華大學出版社,2016 年 《服裝概論(第 2 版)》, 華梅周夢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 年
F025 服裝產業經濟學 《產業經濟學(第五版)》,蘇東水、蘇宗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年
F026 時尚設計學 《中國時尚:對話中國服裝設計師》,冷蕓, 中國紡織出版社
《時裝系列設計拓展與創意》,  (英)阿特金森編著,于楊譯,中國青年出版社
F027 城市軌道交通概論 《城市軌道交通概論》, 譚復興,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7 年
F028 纖維化學及物理 《纖維化學與物理》,蔡再生,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10 年
F029 命題創作  
F030 電路分析與仿真 《電路分析與仿真》,李洪芹等,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 年
F031 藥學綜合  
F032 專業綜合知識  
F033 思想政治理論考試  
F034 教育經濟學 《教育經濟學新編》(第 4 版) ,范先佐,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5 年
F035 社區治理 《城市社區治理》(第 2 版), 邱夢華等,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9 年
F036 自動控制理論 《自動控制原理》(第六版), 胡壽松, 科學出版社, 2013 年
F037 信號與系統 《信號與系統》(第 3 版),鄭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
 
 
F038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
1.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編寫組: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 2 版), 馬克 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年
2. 馮剛,彭慶紅,佘雙好,白顯良等著:《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 人民出版社,2021 年

F039 土木工程概論 《土木工程概論》(第二版), 沈祖炎,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7 年
F040 檢測與傳感技術 《機械工程測試技術基礎》(第 4 版), 熊詩波,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8 年
F041 電子技術 《電工學(下冊)》(第七版), 秦曾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F042 交通規劃原理 《交通規劃原理》(第二版), 邵春福, 中國鐵道出版社有限公司,2014 年
F043 物理學基礎 《物理學》(第7版), 馬文蔚、解希順、周雨青,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F044
 
 
 
數字影像設計實踐
方向 01(全日制) 數媒與影像數字化(中外合作) :數字潮流—— 電子時代的藝 術, [美] Margot Lovejoy,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9.
方向 02 (全日制) 產品造型藝術及應用實踐(中外合作) :《文創產品設計開發》, 丁偉,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8 年.
方向 03(全日制) 會展與空間環境設計(中外合作) :《多感知博物館》, [美] 妮 娜 ·萊文特(Nina Levent) / [美] 阿爾瓦羅 · 帕斯夸爾-利昂(Alvaro
Pascual-Leone),浙江大學出版社, 2020 年.
 

研究生學術創新
 
學校注重研究生學術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激發研究生科研創新潛力,營造敢于 探索、勇于創新的學術氛圍,近三年,在校研究生平均每年發表高水平論文 1300 余 篇,其中 SCI、EI 論文近 200 篇;申請專利和軟件著作權近 200 項。
研究生積極參加全國各類競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近三年 (2018-2020 年), 在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和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辦的“全國研究生創 新實踐系列活動” 中,共獲得國家級以上獎項 344 項。其中,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 賽,我校參賽研究生總成績位列全國前茅,連續五年獲得“全國優秀組織獎”;中國 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連續三年獲得“全國優秀組織獎”。
2021 年,學校共有 12 項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計劃孵化項目獲上海市立項, 在同類高校中排名第二。
研究生主要學術創新實踐項目
 
級別 項目名稱 項目內容
 
 
 
國家級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 與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 主辦的“全國研究生創新實踐 系列大賽”
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
中國研究生智慧城市技術與創意設計大賽
中國研究生未來飛行器創新大賽、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
中國研究生人工智能創新大賽、中國研究生機器人創新設計大賽 中國研究生能源裝備設計大賽、中國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賽、 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鄉村振興科技強農+”大賽
 
 
 
省市級
 
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
上海“新能源汽車學科創新人才培養”研究生暑期學校 上海“中國社會保障前沿問題”研究生學術論壇
上海“紡織服裝創意創新”研究生學術論壇
上海市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 培養計劃 創業課堂、創業訓練營、天使走進實驗室
全球創業周中國站、天使基金創業資助、互聯網+創新創業項目
 
 
校級
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 工科類科研創新項目、文科類科研創新項目
藝術類科研創新項目
研究生學術活動 研究生學術之星評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 研究生學術節(稷下論壇、英語達人大賽、辯論賽等)
   

研究生海外學習交流
 
 
項目類型 項目名稱 項目對象
 
 
 
 
博士聯合培養項目(8 個)
芬蘭奧盧大學博士聯合培養
愛爾蘭沃特福德理工學院博士聯合培養
瑞典哈姆斯塔德大學博士聯合培養
英國愛丁堡龍比亞大學博士聯合培養
馬來西亞雙威大學博士聯合培養
馬來西亞城市大學博士聯合培養
蔚山大學博士聯合培養
韓南大學博士聯合培養
 
 
 
 
研三
 
 
 
碩士雙學位項目(7 個)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
英國愛丁堡龍比亞大學
英國坎布里亞大學
英國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
瑞典哈姆斯塔德大學
瑞典西部大學
意大利米蘭新美術學院
 
 
 
研一
 
 
 
 
 
 
 
 
 
 
 
 
 
 
 
 
碩士學分互認項目(26 個)
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
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
美國佛羅里達國際大學
美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波莫那)
加拿大溫莎大學
英國愛丁堡龍比亞大學
英國坎布里亞大學
英國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
愛爾蘭沃特福德理工學院
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信息技術、機械與光學大學 俄羅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
烏克蘭國立航空大學
德國埃斯林根應用科技大學
德國卡爾斯魯厄應用科技大學
德國施馬卡爾登應用技術大學
瑞典哈姆斯塔德大學
瑞典西部大學
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
澳大利亞莫道克大學
新西蘭奧塔哥理工學院
韓國公州大學
日本山形大學
馬來西亞城市大學
巴基斯坦國立紡織大學
臺灣朝陽科技大學學
 
 
 
 
 
 
 
 
 
 
 
 
 
 
 
 
研一

研究生產學研基地
 
 
單位類型 單位名稱
 
政府
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政府
上海市寶山區人保局
上海市寶山區濱江委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政府
上海市寶山區旅游委
上海市寶山區吳淞港
 
 
 
 
企業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上海紡織控股 (集團)公司
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世博(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同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西門子(中國) 有限公司工業領域工業自動 化與驅動技術集團
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
上海交運(集團)公司
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華誼(集團)公司
上海航盛實業有限公司
滬港國際咨詢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高校 上海交通大學 同濟大學
 
科研院所
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
上海科學研究院
上海電力設計院
中歐 ·上海市浦東服務經濟研究院 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
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
 
 
 
 
研究生升學就業
 
碩士研究生自招生以來,學校高度重視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大力提高研 究生的學術水平和實踐能力,部分畢業生通過自身努力,以優異的學術科研成績, 選擇到美國、英國、荷蘭、德國、澳大利亞、韓國、香港、澳門以及國內各知名高 校攻讀博士研究生,繼續深造學業。
攻讀博士研究生知名高校
 
美國馬里蘭大學 美國田納西大學
美國奧本大學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
美國本特利大學 美國勞倫斯理工大學
美國東密歇根大學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
英國利茲大學 英國諾丁漢大學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
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 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德國亞琛工業大學
德國漢諾威大學 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

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 韓國全北國立大學
韓國蔚山大學 韓國釜山大學
比利時魯汶大學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 澳門大學
北京大學 復旦大學
浙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天津大學 武漢大學
南開大學 山東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東南大學
四川大學 吉林大學
同濟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廈門大學 中南大學
東北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河海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東華大學 蘇州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云南大學
上海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福州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南方科技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近年來,我校碩士畢業生就業良好,專業對口率高,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上海 戶籍評分與外地原 211 高校同等分值,絕大部分畢業生選擇留滬就業,并成功申請 上海市戶籍。畢業生深受社會企事業單位歡迎,廣泛就職于政府機關、科研院所、 金融保險、汽車、化工、服裝等各行業。眾多畢業生進入世界 500 強企業就業,起 薪超過 10 萬/年。 2009 年學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先進集體” 稱號, 2013 年學校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市促進就業先進集體”稱號。

研究生主要就業單位(排名不分前后)
 
中國南車集團 臺積電(中國) 有限公司
上海市鐵路局 淘寶 (中國) 軟件有限公司
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 上海嗶哩嗶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東軟集團(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 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
特斯拉(上海) 有限公司 上海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汽車變速器有限公司 中國工商銀行
上海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建設銀行
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 中國農業銀行
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銀行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車技術中心 招商銀行
五十鈴汽車工程柴油機(上海) 有限公司 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太平洋保險公司
采埃孚(中國) 投資有限公司 國泰君安
馬瑞利 (中國) 有限公司 普華永道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佛吉亞(中國) 投資有限公司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奧托立夫(上海)汽車安全系統研發有限公司 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
德爾福(中國) 科技研發中心有限公司 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
大陸汽車投資(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市毛麻紡織科學技術研究所
舍弗勒貿易(上海) 有限公司 上海市服裝研究所
麥格納斯太爾汽車技術(上海) 有限公司 法國必維申美檢驗檢測有限公司
延鋒彼歐汽車外飾系統有限公司 綾致時裝(天津)有限公司
日立電梯(上海)有限公司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奧林巴斯(北京)有限公司 中國兵器工業第二〇八研究所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 有限公司 上海航天化工應用研究所
上海華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
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有限公司 奎克化學(中國)有限公司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藍星有機硅(上海) 有限公司
中電投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杜爾涂裝系統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庫卡機器人制造(上海) 有限公司
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 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國際郵輪旅游服務中心有限公司 上海納鐵福傳動系統有限公司
上海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鐵上海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重點學科
 
 
項目類別 項目名稱
上海高校高峰學科 (2 個) 高能束智能加工與綠色制造
設計學
 
 
 
上海市重點學科(11個)
高能束智能加工與綠色制造
現代民航工程及管理
材料精密成型與處理
天然源農藥化學工程
服裝設計與工程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工程 社會保障
現代汽車運用工程
能源科學與工程
服裝設計與工程
 
科研教學平臺
 
 
級別 項目類別 項目名稱
 
 
 
 
 
 
國家級
國家大學科技園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項目 民航運營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工程實踐教育中心(5 個)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飛行技術專業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服裝設計與工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上海交運(集團)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民航飛行與運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現代工業實訓中心
特色專業(3 個) 工商管理、交通運輸、藝術設計
優秀教學團隊 社會保障專業教學團隊
 
 
 
 
 
 
 
 
省市級
上海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
 
上海市協同創新中心
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檢測與評估服務中心
高強激光智能加工裝備關鍵技術產學研開發中心  上海市大型構件智能制造機器人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研究基地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政府公共決策支持研究基地
上海高校人文藝術創新工作室 會展藝術與技術創新中心
上海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上海創意產品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上海紡織化學清潔生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上海市研發公共服務平臺 上海服裝創意設計與數字化技術公共服務平臺
上海新能源汽車振動噪聲評價與控制公共服務平臺
上海市軟科學研究基地 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競爭力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智庫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社會保障問題研究中心
上海市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社會保障與社會治理
上海社會調查研究中心 上海社會調查研究中心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分中心

學 院 簡 介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簡介
 
機械工程學科始建于 1978 年上海交通大學機電分校, 2004 年起與上海交通 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2006 年獲得車輛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2011  年獲得 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2015  年起與韓國蔚山大學(University  of Ulsan)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2017 年獲批上海市博士學位授權點建設學科, 2020 年以機械工程為主體的工程學科進入全球 ESI TOP1% ,2021 年獲得機械專業碩 士學位授予權。
本學科服務國家和上海市發展戰略需求, 聚焦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航空 航天、軌道車輛、機器人等高端裝備及智能制造領域, 經過 40 多年的發展積淀, 建立了機械振動噪聲與控制、特種數控裝備與精密制造、特種機器人技術及系統、 汽車先進動力系統及節能技術、能源裝備與過程控制等學科方向, 形成了以力學 學科為基礎、機械工程學科為骨干、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為支撐的學科發展體 系。目前, 機械工程一級學科下設 4 個二級學科方向: 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制 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 依托機械工程一級學科自主設置 1 個 學科方向: 能源裝備與過程控制。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 167 人, 碩士生導師 130 余 名, 學科隊伍中有全國模范教師 1 人、全國師德標兵 1 人, 國家級人才 2 人; 上 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技術帶頭人、上海高校特聘教授等省部級人才 14 人, 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 人。
本學科依托工業辦學, 堅持產教融合, 上海市大型構件智能制造機器人技術 協同創新中心、上海新能源汽車振動噪聲評價與控制研發公共服務平臺 2 個市級 學科與科研平臺, 上海市特種數控裝備及工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 G60 科 創走廊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研究院、機器人研究所、先 進車輛動力系統研究所等 6 個校級科研機構以及 16 個科研團隊, 建有智能協作 機器人實驗室、車輛 NVH 測控技術試驗室、 機器構件可靠性測試分析實驗室、 汽車動力系統測試實驗室等 20 余個學科平臺和重點實驗室, 能夠滿足學科相關 領域的科學研究需要。
本學科已具有 10 余屆碩士畢業研究生的培養經歷, 2015 年以來共授予碩士
學位 1127 人,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就業優勢。每年舉辦新能源汽車及智能制造領

域的研究生暑期學校,邀請學術和行業領軍人物進行專題講座和實訓。

電子電氣工程學院簡介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電子電氣工程學院的辦學歷史源于 1978 年創建的上海交 通大學機電分校。學院致力于電子電氣與信息類卓越工程師的培養, 始終瞄準國 際工程技術前沿, 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 積極服務行業企業發展, 聚集高端人 才, 彰顯培養特色, 為上海乃至全國培養了一大批高層次的工程技術與工程管理 人才。 目前在校本科生 2000 余人,研究生近 600 人。是全校規模最大的二級學 院之一。
學院擁有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以及電子信息專業學位 碩士授權點。控制科學與工程主要研究方向為: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 與自動化裝置、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機器人與無人系統。電子信息專業主要研 究方向有: 電子與通信工程、計算機與軟件工程、控制工程、電氣工程、人工智 能、大數據與云計算。
學院服務區域產業數字化轉型, 大力建設數字化轉型工程中心, 與行業龍頭 企業共建上海市數據智能技術及其應用協同創新中心、上海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專業技術服務平臺, 協同解決區域產業數字化發展中的重大實踐問題和共性關鍵 問題。依托國家科技創新 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工業領域知 識自動構建與推理決策技術及應用”,服務社會發展數字化轉型。與長征醫院、 中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合作開展診斷系統研究等, 賦能民生科 技取得實效。
近幾年, 學院通過筑巢引鳳、人盡其才以及狠抓教師隊伍建設, 形成了以國 家級人才為領軍、省部級人才為中堅、中青年博士教師為骨干的學科梯隊, 建立 了一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相對穩定、 理論和實踐基礎扎實的師資隊伍。 學院 現擁有教職工 154 人, 其中教授、副教授共 58 人,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占 比 84%,全職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 1 名, 國家級人才 2 名, 省部級人才 9 名, 同 時聘請了一批海外名師、學界精英以及企業高層擔任兼職或客座教授。與國內外 多家知名企業、研究院及高校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聘請了 100 余位校外兼職 碩導, 這些導師來自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電氣、正泰電氣股份有限 公司、上海儀電集團、上海科學研究院、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北京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具備扎實理論基礎和豐富工程技術開發實踐經驗。
學院服務區域產業數字化轉型, 大力建設數字化轉型工程中心, 與行業龍頭

企業共建上海市數據智能技術及其應用協同創新中心、上海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專業技術服務平臺, 協同解決區域產業數字化發展中的重大實踐問題和共性關鍵 問題。依托國家科技創新 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工業領域知 識自動構建與推理決策技術及應用”,服務社會發展數字化轉型。與長征醫院、 中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合作開展診斷系統研究等, 賦能民生科 技取得實效。
學院多措并舉全方位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2022  年多名學生獲得上海市寶 鋼獎學金、國家獎學金、上海市優秀畢業生等榮譽稱號;學院重視對學生實踐能 力、工程應用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外語交流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在研 究生的各類競賽中, 學生先后在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中國研究生智慧城市 技術與創意設計大賽、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國研究 生數學建模競賽等全國性競賽中獲獎, 各類競賽獲獎多達近 300 項, 獲得國家級 學科競賽一等獎以上項目 10 項。
近五年來,學院研究生就業率簽約率均為 100% 。學生進入大型事業單位、 央企、國企、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等, 如: 中國電信有限公司、中國移動有限公 司、鐵路局、工商銀行軟件中心、寶付網絡有限公司、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 南京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上海航空測控技術研究所、上海 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臺積電(中國) 有限公司、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 械研究所等, 受到用人單位一致好評。也有部分研究生通過自身努力考入了英國 利茲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繼續 攻讀博士學位。

管理學院簡介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是一所以經濟、管理學科為主體,與工程技術、 社會科學等多學科互相滲透、協調發展的二級學院。其前身是 1979 年成立的上 海交大機電分校技術管理系; 1986 年與華東紡織學院管理工程專業合并改名為 管理工程系; 1996 年正式成立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經過 40 年的發展, 管理學院已經擁有工商管理、應用經濟、管理工程、旅游管理與營銷、工業工程 與物流、公共管理 6 個系, 15 個本科專業,其中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旅游管理、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勞動與社會保障、工程管理 為上海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8 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 下設 4 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企業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旅游管理、會計學, 公 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 下設 4 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社會保障、行政管理、教育 經濟與管理、現代城市社會治理) 及上海市哲社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上海市“政 府公共決策支持”研究基地、上海市社會調查研究中心分中心、上海市軟科學研 究基地、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等 6 個省部級科研基地。學院現有本科生 3500 余人,研究生 900 余人;現已形成了專業特色鮮明,學科優勢明顯,具有 較高社會影響力的經濟管理學院。
管理學院現有教職工 182 人,專任教師 145 人,教授 25 人,副教授 53 人, 博士學位 128 人,師資隊伍結構合理,擁有一批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專家、 學者和優秀青年學術人才, 基本形成了一支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中青年學術骨 干為主體綜合競爭力和凝集力強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學院還聘請了管理領域的著 名專家、學者和政府人士等二十余人擔任學院的柔性教授。
近 5 年來, 學院主動對接上海乃至全國社會經濟發展需求, 不斷優化學科專 業結構, 在學科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學科專業 建設方面, 工商管理專業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為上海市 本科教育高地, 社會保障為上海市重點學科, 社會保障學科團隊為國家級教學團 隊。教學改革方面, 學院先后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特等 獎、一等獎和二等獎等 10 余項, 國家級規劃教材、上海市普通高校優秀教材獎、 上海市精品課程等 6 項, 獲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教改項目、上海市重點 課程建設項目、上海市重點教改項目等 10 余項。科學研究方面,學院先后承擔

國家社科重大、國家社科重點、教育部重大規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 科學基金、國家軟科學計劃重大、國家發改委重大等國家級課題 50 余項;教育 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教育部人文社科、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及 一般、上海市軟科學重點、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重點等省部級課題 200 余項, 科 研總經費 5000 余萬。獲省部級一、二、三等獎等科研獎項近 50 項。
學院圍繞學校的國際化發展戰略,與國外 14 所高校進行全方位合作,每年 派送多位教師前往國外作高級訪問學者以及短期教學培訓交流活動; 并積極邀請 國外知名大學教授擔任東方學者、聘請海外名師以及各類短期訪問學者為師生授 課、開展科研合作, 提升學院科研教學水平; 同時學院也充分利用自身學科優勢 與地方政府以及國外產業機構合作連續承辦了多場國際會議, 贏得了學術界的廣 泛關注。
近年來研究生就業率 100%,除多人進入美國、瑞典等國外高校和中國人民 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 985 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外, 另有很多學生 進入四大會計事務所、國家電網、平安人壽、中機電能等世界 500 強企業工作。

化學化工學院簡介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成立于 2001 年,其前身是 1978 年成立的 華東化工學院分院的化學工程和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上海交通大學機電分校 化學教研室和華東紡織學院分院的紡織化學專業。
學院現有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制藥工程、環境工程、藥物 化學和涂料工程六個本科專業, 其中化學工程與工藝、制藥工程、環境工程為國 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擁有化學工程與技術以及藥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資源 與環境專業學位碩士點,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 1500 余名。學院圍繞國家和 上海經濟發展需求, 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等領域開展科學研究, 擁有天 然源農藥化學工程上海市重點學科, 以及上海藥物制劑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 心、上海市心腦血管非編碼 RNA 成藥性前沿科學研究基地等省部級科研平臺。學 院現有研究生導師 85 名,其中教授 26 名、副教授 35 名。教師中具有博士學歷 的比例為 100%。教師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QR特聘專家、國家有突 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上海市 東方學者、曙光學者、等 20 余名高層次人才。學院已經初步形成一個整體結構 合理、基礎知識扎實、朝氣蓬勃、年富力強、團結奮進的教學科研隊伍。
學院現有各類教學用實驗場地近 5000 平方米,其中包括基礎教學實驗室、 專業教學實驗室、各種科研工作室以及分析測試中心和化學工程與工藝訓練中 心。此外,學院儀器設備總值達 4000 多萬元,擁有 400M 核磁、 GC/MS、LC/MS、 高分辨質譜、紅外光譜儀、原位紅外測試儀、 TGA、DSC、DMA、凝膠滲透色譜、 備液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 XRD、X 射線單晶衍射儀、 SEM、TEM、ICP、離子 色譜、電化學綜合測試儀、熒光光譜儀、熒光顯微鏡、在線質譜、 紫外光光度計、 制備色譜、微波合成儀、 化學吸附儀、全自動比表面積與孔徑測定儀、 催化反應 與評價裝置等數儀器設備。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和教學條件, 為本科和研究生的 教學與科研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保證。學院通過對學生開展各類學術輔導、科 技講座、大學儀器培訓活動, 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能力大大提高、學生積極 參加各種學科競賽活動,在上海市大學生化學實驗競賽中屢創佳績。
學院近五年主持完成了各類科研項目 200 多項, 其中國家自然基金等國家級 項目近二十項,上海重大科研項目和重點攻關項目二十余項,其他項目 170 多項,

累計 5 年來發表 SCI 和 EI 學術論文 600 多篇, 出版了 20 多本教材, 獲得發明專 利 60 多項。學院堅持依托產業辦學,已經形成了以工程教育為重點、以培養現 代化工類企業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的辦學特色,在學科上形成了以新藥創制 技術研究和新材料研究為核心的特色研究方向。
學院多年來十分重視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 在加強理論基礎學習的同時 更注重對研究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5 年來, 學院培養的研究生在全國 和上海市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中屢獲佳績, 多名畢業研究生獲得國外一流大學全額 獎學金錄取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就業率連續多年達到 100%。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現有激光工業研究所、材料科學與工 程系、材料工程系、焊接技術與工程系、材料物理化學系和學院中心實驗室等六 個教學科研單位。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我校最早設立本科專業的二級學院之 一,也是我校最早獲得二級學科碩士點和一級學科碩士點的培養單位之一。目前, 學院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術與工程、電子封裝技 術等四個本科專業, 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材料與化工專業學 位碩士點。
2006 年獲批的材料加工工程二級學科碩士點, 以及 2010 年獲批的材料科學 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 是學校長期重點發展的學科, 在學校整體學科布局中具 有重要地位。學院是學校目前唯一的上海市高峰學科建設的承擔單位。此外, 本 學院還出色完成了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點學科“材料精密成型與處理”、上海市 教委第四期教育高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校級重點學科“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納米表面工程”等學科建設任務。現有一支職稱結構、學歷結構、知識結 構和年齡結構合理、人數充裕的師資隊伍, 形成了多個梯次明確、結構合理、協 作有力的學術研究和教學團隊。專職師資隊伍中現有教授 11 名、副教授 21 名, 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所有教師的比例為 97%。學院堅持以學科建設為引領, 以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為主體, 聯合同城高校, 企業及研究所協同建設了上海市激光 先進制造技術協同中心, 將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與現代材料與制造產業發展緊密 結合, 在船舶、航天、高鐵、核能等領域取得了多項關鍵技術突破, 與上海船舶 工藝研究所、上海電氣集團、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國核電站、振華重工等戰 略合作單位聯合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或成功申報國家級和上海市重大項目, 已經 形成了以工程教育為重點、以培養現代企業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的辦學特 色,在學科上形成了以高能束智能加工與綠色制造技術研究和新材料研究為核心 的特色研究方向。
近 5 年來學院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科委重大攻關項目、上 海市自然科學基金等省部級以上項目二十余項,科研經費 4000 余萬元。學院教 師分別于 2015 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1 項、 2019 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 獎 1 項等多個獎勵。

在學科建設的引領下, 學院十分注重實驗室建設。近年來, 實際投入實驗室 建設的資金近 4000 萬元,引進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先進實驗設備,這些新 近引進的設備包括光纖激光加工系統、電子束加工(焊接)系統、激光機器人、 小松壓力機、高能球磨機、熱模擬試驗機等; 以及 UG、ProE、Modex 等最新版計 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引進的設備中還包括掃描電子顯微鏡、超景深顯微鏡、 X 射 線衍射儀、原子力顯微鏡、萬能拉伸試驗機、各型疲勞性能試驗機、高溫摩擦磨 損試驗機等大批先進的材料組織結構和性能檢測儀器設備。學院建有電弧特性分 析與表征研究室、真空釬焊擴散焊研究室、焊接設備及其自動化研究室、汽車用 金屬材料點焊技術研究室、微連接技術研究室、 焊接力學研究室、激光工業研究 所、高能束制造工程實驗室、納米技術研究中心、磁控濺射薄膜材料制備研究室、 原子力顯微鏡和摩擦磨損表面物理特性分析研究室、材料塑性成形和高分子材料 成型研究室、微電子封裝及器件可靠性研究室, 為學生和教師的科研工作提供了 很好的平臺。2014 年,經上海市教委批準, 成立了上海市“高強激光智能加工 裝備關鍵技術產學研開發中心”,該中心設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學院,由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牽頭, 聯合了包括上海交通大學和多家行業龍頭企 業在內的多家單位,為科研與工程實踐對接搭建了高水平的合作平臺。近年來, 在材料表面激光處理成套設備集成、等離子束堆焊新技術、極端條件下特種金屬 之間及金屬與氧化物陶瓷之間釬焊連接、船舶高效焊接成型技術及質量控制、模 具 CAD 系統、鑄造工藝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開發、高頻脈沖微束等離子焊機研制 等多個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在汽車、成套設備、軌道交通、船舶、 國防軍工等領域得到了實際應用, 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15 年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獲批建設上海市高校 III 高峰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2021 年材料科學進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

藝術設計學院簡介
 
藝術設計學院成立于 1998 年,前身為 1978 年創立的應用攝影美術專業和廣 告與影像技術系。學院現有設計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藝術碩士(藝術設 計領域) 專業學位授權點。擁有國家一流本科專業產品設計, 上海市一流本科專 業藝術與科技、視覺傳達設計。 2016 年,獲批上海市設計學 IV 類高峰學科。 2017 年,獲批上海市教委“文教結合”三年行動計劃。 2021 年全國最好學科軟科排 名進入前 40%,列 54 位。
學院師資隊伍雄厚。現有教職員工 98 人,其中專任教師 78 人,教授 7 人, 副教授 26 人; 博士 36 人, 博士在讀 9 人; 有海外留學背景的教師占 35%;專任 教師中有東方學者 1 名,青年東方學者 1 名,浦江人才 2 名,晨光計劃人才 3 名, 長寧區領軍人物 1 名,松江區第五屆拔尖人才項目 1 項,G60 創新英才項目 1 項; 多位教師,獲得紅點獎、IF 獎、米蘭設計周高校師生作品展金獎、上海白玉蘭 杯等獎項。多項作品入選全國美展、上海設計 100+、上海工業博覽會等展覽賽 事。
藝術設計學院系上海市設計學 IV 類高峰學科建設單位。學院立足于上海, 面向長三角地區, 引進吸收國內外各類資源, 緊緊圍繞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高水平 現代化工程應用型特色大學的建設目標, 強調藝術、人文與科技三者的交叉與融 合,培養具備學術素養、國際化視野與設計創新能力的高端設計人才, 服務于上 海卓越的全球城市、長三角一體化、鄉村振興等國家地區重要戰略。
現擁有上海市產品創意設計研究中心、上海市工業設計中心、上海市緊缺 人才工作室、上海市服裝創意與數字化技術服務平臺、上海產業創意設計應用研 究中心等 5 個省部級科研平臺。擁有高博航空裝備協同創新中心、上海奔騰電工 工業設計協同創新中心、上海艾藝大數據智能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上海華美電梯 工業美學協同創新中心、龍創汽車設計協同創新中心、RATIONAL 智慧廚房協同 創新中心、上海極家生活美學協同創新中心等 10 個校企協同創新中心。 擁有情 感測量智能交互設計研究實驗室、智能可持續包裝設計中英聯合實驗室(與英國 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共建) 等 2 個國際開放聯合實驗室。擁有陳汗青、高矚等 5 大師工作室。堅持國際化辦學理念。與英國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英國愛丁堡龍 比亞大學、日本九州產業大學等 10 所海外高校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

學院圍繞載運工具及其數字座艙設計研究、環 G60 城鄉創新及可持續設計 研究兩個高峰學科團隊,建有 10 個研究團隊(室),包括城鄉創新及可持續設 計研究、產品&信息交互設計研究、載運工具及其數字座艙設計研究、 城鄉人居 環境設計研究、主題展陳空間設計研究、公共藝術與智能環境設計研究、品牌文 化與視覺符號研究、影像檔案數字化創作與修復研究、設計與技術哲學研究、新 文科設計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等。
近五年,學院承擔各類科研項目 40 余項,含國家藝術基金項目 4 項、國家 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 2 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7 項,上海哲社項目6 項, 上海藝術科學基金項目 10 項。累計發表 SCI 收錄論文 5 篇,核心期刊論文近 90 篇,其他論文近 1000 篇。出版專著 30 部, 獲得專利 200 余項,其中發明專利 11 項。橫向課題簽約科研經費 900 余萬,多人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藝術 作品展覽。
學生先后獲批國家級創新項目上海市創新項目、校級創新項目、科研訓練項 目、創業計劃項目等 500 余項;參加紅點獎, IF 獎, K-DESIGN AWARD,全國大 學生工業設計大賽、中國包裝創意設計大賽、米蘭設計周等國家級專業設計大賽, 獎項 120 余項。參加“匯創青春”、“白玉蘭杯”等省部級專業設計大賽, 獲獎 獎項 280 余項。學生發表 B2 類以上論文 50 篇, 獲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軟 件著作、外觀專利等授權 150 余項。研究生畢業后, 多數進入政府機關、事業單 位、國有企業及三資企業。 2020 年,2021 年共計 30 名同學考入浙江大學、同濟
大學等高校,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航空運輸學院簡介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航空運輸學院遵循校企“協同辦學、協同育人、協同創新、 協同就業”的辦學理念, 依托航空產業、服務區域經濟, 凸顯現代民航工程及管 理應用型人才創新培養模式的特色, 與上海的航空企業校企合作、資源共享、優 勢互補, 于 1993 年創辦了“航空運輸學院”、2007 年成立了上海高校中唯一培 養飛行技術專業人才的“飛行學院”,成為國內培養民航飛行技術人才的院校之 一,辦學近 30 年來, 構建了科學合理的民航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了“專業理論 +工程實踐+創新能力”的各類民航專業人才。
航空運輸學院(飛行學院) 現有飛行技術系、民航運輸系、航空運營工程系、 航空維修工程系、飛行仿真技術研究中心等部門; 設有飛行器制造工程、交通運 輸(航空器械維修) 、交通管理、物流管理(民航物流) 、飛行技術等專業, 涉 及航空企業運行的各個崗位。學院教學條件完備, 擁有 1.8 萬平方米民航飛行與 運營管理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的航空飛行大樓, 擁有 Cessna 172R 等飛行 模擬訓練器的飛行模擬訓練、空氣動力學、航空發動機、空中交通管制、民航運 行控制、飛機附件拆裝、航空機務數字模擬實驗室、航空客貨運、物流系統仿真 實驗室、航空綜合基礎實驗室等, 學院與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 責任公司、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方 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機場(集團)有限公司、民航華東空管局等企業建立了產學研聯盟。
學院學科特色鮮明, 圍繞國家教育部“民航運營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 新實驗區”、市教委重點學科“現代民航工程及管理”、市科委科技攻關項目“現 代民航飛行模擬機的研發”和“六自由度平臺大型運輸機工程/飛行模擬器”、 市經信委“上海市引進技術的吸收與創新計劃——產學研重點合作重點平臺建設 專題‘飛行仿真模擬器及其產業化’”等重大項目, 學院“大中型飛機飛行模擬 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成果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目前研制完成具有 國際先進水平的 B737 飛行模擬機,經國家民航局鑒定達到 D 級(最高標準)。 學院堅持以民航業的發展需要推進“現代民航工程”學科專業群的內涵建設, 努 力打造“品牌”效應, 以“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為抓手, 以工學、管理學、經濟 學為基礎, 運用計算機技術、系統規劃與優化方法、故障診斷與可靠性技術、控
制論等為手段, 綜合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和交通運輸規劃與

管理等二級學科交叉應用, 相互聯動, 具有獨特的民航優勢和領先水平, 體現與 同類高校錯位互補的原則, 凸現學科的“內涵”與“特色”。學院先后榮獲教育 部“民航運營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教育部“國家級特色專業”、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首批試點專業、中國高校與大型企業合作辦 學十大典型案例、中國工博會高校展區一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上海市教 學成果一等獎、國家級虛擬仿真實踐教學中心、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等榮譽。
近年學院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5 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3 項,上海 市科委等省部級項目 5 項,完成企業委托項目數 50 項; 累計發表論文 500 余篇, SCI 收錄論文 50 余篇,出版教材及著作 20 本,授權國家發明專利 50 項。獲上 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 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科普) 二等獎 1 項,上海市科技 進步三等獎 2 項。研究生榮獲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三等獎, 多名研 究生榮獲上海市優秀畢業生及國家獎學金。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 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英國南威爾士大學等開 展研究生學術交流活動, 引導和鼓勵研究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提高研究生教育 國際化水平。本學科多名研究生取得碩士學位后進入中國農業大學、西安交通大 學等高校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紡織服裝學院簡介
 
紡織服裝學院始建于 1978 年華東紡織工學院分院,下設紡織工程系、染整 工程系。1985 年經教育部批準在上海交通大學機電分校和華東紡織工學院分院 的基礎上組建了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上述二系也隨之更名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紡 織系和紡化系,同年新增設了服裝系。 1998 年三系合并成立了上海工程技術大 學服裝學院。
紡織服裝學院本科起點, 堅持以產學研戰略聯盟為平臺, 學科鏈、專業鏈對 接產業鏈的辦學特色, 形成了工程、設計、藝術、管理等多學科互相滲透、協調 發展的教學體系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院現有在校學生近 2000 人,教職工 115 人,設有 4 個系, 1 個中心實驗室和 1 個服裝協同創新中心。有 4 個本科專業, 1 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紡織科學與工程) ,包含 4 個二級學科方向(紡織工 程、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產業經濟與管理) ,及 2 個專 業學位碩士授權點(時尚藝術設計、材料與化工)。
目前學院專任教師 87 名, 其中教授 11 人, 副教授 37 人;博士 47 人, 國家 “QR”特聘專家 1 人,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1 名, 東方學者、青年東方學 者各 1 名,浦江人才計劃 1 名,“雙師型”教師 7 名,碩士生導師 45 名,并擁 有專業、職稱、年齡、學歷、學緣結構合理的, 實力較強的教學和科研隊伍, 為 培養研究生提供了師資保證。服裝設計與工程學科先后經過市教委和上海市重點 學科培育建設, 參建上海市第一期、第三期教育高地、市 085 工程項目,依托該 學科的服裝工程專業 2019 年獲得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本學科擁有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與上海紡織(集團) 有限公司共建“國 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與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共享“紡織工業特種紡織品科技實驗基地”、“紡織工業南方科技測試中心”等
檢測機構。建設上海科委”、“上海
服裝創意設計與數字化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和“上海創意產品設計工程技術研究 中心服裝設計分中心”,建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行業人體工效與功能服 裝重點實驗室”,與英國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共建“中英智能運動服裝聯合實驗 室”, 為研究生的培養提供了堅實的實驗研究條件和穩固的產學研基地。
近 5 年本學科承擔了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5

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1 項,新疆兵團重大科技項目、教育部、上海市科委、 上海市教委等省部級項目 13 項,完成企業委托項目數十項;累計發表論文 700 余篇, SCI 收錄論文 200 余篇, 出版教材及著作 10 余本;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上海市技術發明三等獎等 10 余項。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國內外交流與合作。與意大利新美 術學院(NABA) 、美國北卡萊羅州立大學、英國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等開展研 究生雙學位培養項目。每年開展海外專家講座近 10 場, 連續 11 年舉辦研究生創 新論壇, 鼓勵學生參與國際會議交流等, 提高學院研究生教育國際化水平。鼓勵 學生前往國內外知名高校進修,學生攻讀香港理工大學、澳門大學等博士學位, 以及國內 211 ,985 高校攻讀博士學位。
 
2020 可持續創新與時尚科技國際會議照片
 
上海紡織服裝創意創新研究生學術論壇暨紡織服裝創新國際論壇照片
 
導師指導研究生做實驗

城市軌道交通學院簡介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與原上海地鐵運營有限公司 (現上海申通地鐵集團)經過 友好協商, 于 2005 年 1 月 22 日舉行簽字儀式, 共同創建我國第一所校企聯辦的 城市軌道交通學院——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城市軌道交通學院。
在校企雙方的共同努力下, 學院的各項工作卓有成效, 學院構成了以本院專 任教師、校內學科平臺教師、地鐵公司技術骨干和兼職教師組成的師資隊伍。學 院擁有國家“QR”特聘專家 2 人,圣小珍教授 2019、2020、2021 連續三 年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學院現有碩士生導師 60 人,其中具有高級職 稱教師 31 名, 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 53 人, 博士率達到 88.3%,高級職稱教師比 例為 51.6%。
學院先后經過上海市教育高地、上海市重點學科、上海市高校知識服務平臺 “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檢測與評估服務協同創新中心”、上海市發改委首批工程研 究中心“上海市軌道交通振動與噪聲控制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工程技術 大學軌道交通檢測實驗室”等項目建設, 在城市軌道車輛工程、軌道交通檢測技 術、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學科領域形成了穩固的研究基礎和特色鮮明的研究方 向。
學術型碩士:
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點三個學科方向: 交通基礎設施工程(軌 道結構減振降噪理論與技術)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軌道車輛檢測與控制) 、交 通運輸規劃與管理(軌道交通運營安全與管理)。
專業學位碩士:
交通運輸專業學位碩士點四個專業方向: 載運工具故障診斷與控制、交通通 信與智能信息處理、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交通工程結構維護保障技術。
研究基地建設:
(1)城市軌道車輛牽引實驗研究基地
(2)城市軌道車輛電制動能量回收試驗基地
(3)城市軌道車輛機械制動試驗研究基地
(4)城市軌道交通軌道線路狀態智能檢測研究基地
(5)城市軌道車輛受電弓綜合試驗研究基地
(6)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結構安全和環境影響監測與評估研究基地

(7)城市軌道交通車地通信(TWC)檢測研究基地
(8)基于無線通信的城市軌道交通列車運行模擬試驗研究基地
(9)軌道交通檢測技術實踐基地
(10)交通運輸工程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維護保障中心企業研究生工
作站
學院突出成果建設成果:
★2021 年成功獲批上海市級重點現代產業學院“城市軌道交通現代產業學 院”
★2019 年成功獲批“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軌道交通檢測實驗室”
★2019 年成功獲批上海市發改委首批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軌道交通振動 與噪聲控制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2012 年度成功獲批上海市高校知識服務平臺“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檢測與 評估服務協同創新中心”
★以城市軌道交通專業群為支撐的“交通運輸”專業被列為國家教育部高等 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工程”被評為校級重點學科和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實驗教學中心”獲批“上海市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獲批上海市第三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設項目, 車 輛工程、通信信號專業為上海市第四期教育高地資助項目
★ 上海市市屬本科高校校外實習基地重點建設項目
★ 上海高校示范性校外實習基地建設項目
★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建設項目
近 5 年來學院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科委重大攻關項目、上 海市自然科學基金等省部級以上項目 40 余項, 科研經費 1500 余萬元; 承擔橫向 課題 180 余項, 科研經費 6000 余萬元; 發表論文 500 余篇, 其中 SCI/EI 收錄近 70 篇;申請發明專利 100 余項、實用新型專利近 300 余項。研究成果獲得北京 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1 項, 河南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1 項, 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 項, 河南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1 項, 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4 項, 上海市科普成 果二等獎、三等獎各 1 項等獎項。 目前正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項目“高 速鐵路噪聲產生機理、傳播規律及控制對策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基于行為譜的地鐵車站高密度人群疏導設施安全設計”、“高速鐵路無砟道床

傷損的混沌動力學特性研究”、“振動與視覺融合表征軌道病害的動態診斷方法 與理論研究”、“近場爆炸作用下 UHPC-FST 墩柱的性能劣化機理及損傷評估方 法”、“大型客機撞擊下核電站屏蔽及附屬廠房的損傷破壞與振動響應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浮動式光伏發電的機械振動機理與主動控制方法研 究”、“無砟軌道結構脫空缺陷的空耦超聲導波檢測方法研究”、“考慮拼車行 為的多模式交通網絡停車券優化策略”等; 上海市科委項目“列車軸箱軸承道旁 聲學檢測設備研發”、“城市軌道網絡供需態勢智能監測預警系統和裝備研發及 示范應用”、“軌道扣件狀態快速檢測識別系統研究”等一批省部級項目。
學院近三年累計畢業 280 余名研究生, 就業遍布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卡 斯柯信號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國南車集團、鄭州地鐵、上海振華重工(集團) 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世界 500 強公司, 畢業生平均起薪值超過 10000 元。部分優 秀的畢業生前往西南交通大學、上海大學、河海大學、天津工業大學等繼續攻讀 博士學位。

數理與統計學院簡介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數理與統計學院的前身是成立于 1978 年的基礎教學部, 1995 年為適應學校發展,更名為基礎教學學院, 2017 年為全面深化學校綜合改 革, 進一步提升數學、物理學和統計學等一級學科的學科建設水平, 更好地支撐
現代化工程應用型特色大學的建設與發展,更名為數理與統計學院。
學院下設統計與數據計算系、應用數學系、大學數學系、大學物理學、光電 物理系、物理實驗中心、應用數學研究所(非獨立建制) 、學院辦公室和學生工 作辦公室。學院設有數據計算及應用(全國首家) 和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2 個本 科專業,擁有統計學和光學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商務統計學、 材料物理與化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和應用數學與計算科學(自設) 四個二級 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2021 年起與馬來西亞雙威大學(Sunway University) 聯合 培養博士研究生。目前,在校本科生 195 人,研究生 149 人。
學院現有教職工 108 人,其中專任教師 95 人,教授 14 人,副教授 29 人, 具有博士學位的 78 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2 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1 人,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 1 人,博士生導師 2 人,碩士生導師 64 人(含兼職導師 17 人)。 教師中多人被授予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上海市育才獎、 上海市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和三等獎、學校教學名師等光榮稱號, 學院多次 被授予學校先進集體。
學院承擔我校研究生和本科生數理類平臺課程、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教學 任務。建設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線性代數、大學物理等校級本科生精 品課程以及數理統計及工程應用、高級商務統計學等校級研究生精品課程。學院 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上強化 自己的特色。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 競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高等數學競賽、全國大學生市場調 查與分析大賽、全國部分地區(上海賽區)大學生物理競賽和深圳杯全國數學建模 夏令營活動等,并取得優異成績。特別地, 2017 年至今,我校研究生累計獲得 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一等獎 9 項、全國二等獎 175 項和全國三等獎 319 項,歷年獲獎總名次穩居全國前 8 名。
學院參與建設上海市心腦血管非編碼 RNA 成藥性前沿科學研究基地(培

育) ,擁有校級智能計算與應用統計研究中心、計算物理及其應用研究中心以及 數學建模創新實驗室、數據計算實驗室和物理實驗室等,實驗室面積 4000 余平 方米,具有價值 1400 余萬元的先進教學科研儀器。學院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 獲批教育部“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單位,與上海金仕達軟件科技有限公  司、廣州泰迪科技智能有限公司、上海市激光技術研究所、中科悅達(上海) 材 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簽署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 校企聯合共建泰迪大數據與人 工智能工作室和雷根大數據分析與量化投資開放實驗室等。
學院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 選派優秀教師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 賓州州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澳大利亞科廷大學、新加波南洋理工大學等著 名高校做訪問學者, 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國際影響力。學院柔性引進名譽教授 1 名(美國賓州州立大學) 、海外名師 2 名(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和澳大利亞 科廷大學) 和海外教師 1 名(美國喬治亞南方大學) 。另外, 學院與華東師范大 學、上海財經大學、廈門大學、同濟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 保持密切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
2017 年至今,學院教師獲得上海市自然科學二等獎(參與)和三等獎,上 海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參與);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 青年科學基金、數學天元基金、理論物理專項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 金、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晨光計劃(人才計劃) 、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 揚帆計劃等 60 余項,累計科研經費 1200 余萬元;承擔橫向課題 10 余項,到款 金額達 300 余萬元; 發表 SCI 收錄高水平科研論文 250 余篇(第一作者) ,其中 入選 ESI 全球 TOP 1%高被引論文 2 篇,中科院二區及以上 70 余篇(第一作者); 發明專利授權 6 項; 出版學術專著 5 本。在上海市運籌學會和上海市質量技術應 用統計學會的支持下, 統計學學科連續組織五屆統計與運籌青年學者論壇, 極大 促進了統計學與運籌學等學科的交叉與融合。
學院始終堅持“提升基礎教學質量為立院之本, 強化理工交叉融合為強院之 路”的發展理念,不斷鞏固本科教學的基礎地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 培養模式, 優化學科專業布局, 完善課程體系建設, 強化實踐育人環節, 健全質 量保障機制。展望未來, 學院發展潛力巨大, 前景鼓舞人心。按照學校第三次黨 代會確立的“新三步走”奮斗目標, 學院大力實施“人才強校、特色發展、國際化” 三大發展戰略,為實現學院和學校跨越式可持續發展而團結奮斗!

馬克思主義學院簡介
 
馬克思主義學院前身是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社會科學教學部, 2008 年更名為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部”, 2017 年更名為“上海工程技術 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是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獨立建制的二級教學科研單位。
學院下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馬 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形勢與政策教研 室”等 5 個教研室。 2020 年獲批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 下設“馬 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黨的 建設”等 4 個二級學科方向, 招收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的全日制學術碩士研 究生。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 62 人,其中教授 8 人,副教授 10 人, 86%教師擁有博士 學位, 35%教師擁有海外學習工作經歷。學院教師中,有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 學科“中青年拔尖人才”3 名, 上海市曙光學者 1 名, 上海市陽光學者 6 名, 上 海市育才獎 4 名, 上海市最美思政課教師 1 名,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骨干”2 名,上海市思政課教學展示特等獎 1 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學名師 2 名。學院教師在上海市及長三角地區高校思政課教學競賽中, 獲上海市和長三角 地區高校教學競賽一等獎 1 項, 二等獎 6 項、三等獎 2 項; 上海市青年教師教學 競賽思政課組別二等獎 2 項。
學院現擁有“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修基地(“形勢與政策”課)”、 上海高校“網絡治理與網絡安全研究室”、“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治理現代化研究 院”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發展中心”、“中國特色治理現代化研究中心”等學科研究 平臺。近年來, 學院教師先后承擔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子課題 1 項、 國家哲社基金項目 19 項、教育部基金項目 11 項、上海市哲社基金項目 26 項; 承擔民政部、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 婦聯等各類縱向科研課題 90 余項, 科研總經費 1300 余萬元; 在《馬克思主義研 究》、《思想理論教育導刊》、《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學術
論文 270 余篇,出版專著 32 部。

學院以“知行大課堂”和“5G 馬院”建設為抓手, 加強“思政課程+課程思 政”的整體改革。近年來, 學院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1 項、上海市教學成 果特等獎 1 項、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 2 項; 國家在線精品課程 1 門, 國家級一 流本科課程 1 門。學院是上海市“形勢與政策”和“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程 分教指委主任委員及秘書處單位, 在引領、組織上海市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 改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院自 2010 年起依托公共管理學科培養碩士研究生。 2016 年起, 與喀什大 學聯合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士生。 2021 年起,學院開始正式招收馬克思 主義理論學科的學術碩士研究生。
學院注重學科理論優勢, 強調理論研究與實踐關注有機結合, 充分發揮馬克 思主義理論學科的資政育人功能, 聚焦上海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自 貿區建設、人民城市建設與社會治理創新等重大發展戰略, 2016 年以來共承接 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專項課題 20 余項、各類委辦級決策咨詢專項課題數十 項,有多項決策專報得到上級領導批示, 為服務國家及地方經濟社會文化事業的 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的人才培養目標是: 立足新時代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歷史方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 導, 堅持立德樹人、德才并重, 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思想與能力并舉, 培養具 有堅定政治立場、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具有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兼具良 好創新意識和實務工作能力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高水平碩士人才。。

馬克思主義學院到陳云紀念館開展現場教學,研究生們在陳云故居前留影。
 
 
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參觀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
 
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在聆聽學術講座
  
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志愿者在抗疫前線展現青春風采

國際創意設計學院簡介
 
國際創意設計學院于 2022 年由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中韓多媒體設計學院發展 而來(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批文許可證批號:                          MOE31KRA02DNR20222288N) 。學院凝聚了中韓雙方近 20 年的合作教學經驗 與學科積累,以韓國國立公州大學和東西大學數字媒體教育的優勢資源為依托, 結合中方豐厚的國家傳統文化和上海區域發展所需的設計創意環境, 旨在為文化 創意以及數字化設計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秉持中韓雙方多年的合作辦學經驗,國際創意設計學院擁有一支長期合作、 優勢互補、高度融合的國際化師資隊伍。中韓方教師共 34 人,由教授、副教授 及企業導師形成“三師協同”的教師格局。其中, 2/3 的專任教師具有海外留學 或訪學經歷。教師隊伍中有上海市白玉蘭獎獲得者、上海浦江學者、教育部教學 指導委員會委員、海外高級學者、學科帶頭人等。學院初步形成了一個整體結構 合理、基礎知識扎實、朝氣蓬勃、年富力強、團結奮進的教學科研隊伍。近五年 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論文共計 142 篇,其中核心論文 20 余篇,出版數字媒體教材 3 本、專著 4 本,獲得各類專利和軟件著作權 50 項。承擔縱向及橫向項目 40 項, 課題總金額共計 910 萬(人均 54 萬) ,教學建設及課程建設項目 11 項, 上海市 重點課程建設項目 2 項等。學院合作承辦多次國際學術交流會議, 如 MITA2018、 數字媒體精英登峰計劃等。學院曾承辦過共 6 屆“匯創青春”上海大學生文化創 意展示活動(數字媒體、動畫類) ,多次參與承辦亞洲藝術科學學會上海站的學 術展示及交流活動,也是 NCDA 全國大學生數字藝術大賽上海賽區的承辦單位。 學院專業教師的設計作品多次在 BIEAF-Eco Contemporary Art 、Asia Graphics      Olympiad  亞洲平面設計大賽、“北京國際設計周”、國際視覺賽事等國內外賽 事展覽上獲得獎項。 2017 年至 2022 年學院招收本科生 305 名,碩士研究生 78    名, 2017-2021 年本科及研究生學生就業率達 100%。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藝術碩士(MFA) 專業碩士學位點包括三個中外合作研究 方向。學院立足于中韓兩國, 引進各類國際優質教育資源, 緊緊圍繞上海工程技 術大學高水平現代化工程應用型大學的建設目標, 強調藝術、人文與科技三者的 交叉與融合, 聚焦培養具備學術素養、國際化視野與設計創新能力的高端設計人 才,服務于上海的全球化定位、長三角一體化、鄉村振興等國家重要區域戰略。
2016 年, 獲批上海市設計學 IV 類高峰學科; 2017 年, 獲批上海市教委“文教結

合”三年行動計劃; 2018 年, 在全國設計學軟科排名中列 63 位。 2020 年全國最 好學科軟科排名進入前 43%,列 73 位, 2021 年全國最好學科軟科排名進入前 40%,列 54 位。
學院依托國內外優質資源, 打造國際化的產學合作平臺。國際方面與韓國東 西大學 DIDIC  研究中心、 IAI  研究中心共建產學合作基地, 與韓國國家教育電 視臺 EBS 以及全球 ICT  企業簽署協議共享資源,與亞洲首要的多平臺媒體內 容和服務供應商星空傳媒集團簽訂產學合作協議, 攜手共建亞洲最先進的數字音 響實驗室。國內方面與國家科技園、上海市多媒體緊缺人才辦公室、盛大游戲、 曼恒虛擬現實、水晶石等數十家行業權威機構和領先企業保持了密切的合作關 系,為學生的社會實踐與就業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和氛圍。 2017 年學院與曼恒數 字聯合創立了集“教、學、演、練、研”五位一體的綜合性虛擬實驗實習平臺。 2020 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學院與展覽行業巨頭東浩蘭生集團合作共建了6 場 線上展覽,包括動漫、影像和游戲的開發與遠程互動。 2020 年學院師生與上海 科瀾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為上海科技影都設計規劃展廳, 以大數據構建影都決 策輔助平臺, 充分體現了上海科技影都“科創芯 ·世界窗”的雙核驅動理念, 引發了社會關注和主流媒體報道,為疫情重創下的影視企業重樹發展信心。
 
勤業惟誠 厚學致用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招網”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處
校址: 上海市松江區龍騰路 333 號 郵編: 201620
電話: 021-67791223
網址: //ge.sues.edu.cn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教育”

添加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考研分數線、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報錄比、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考研群、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姐微信、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考研真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專業目錄、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排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保研、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公眾號、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

2024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全文

90%的同學都瀏覽了: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考研報錄比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院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招生簡章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聯系方式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考研復試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成績查詢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專業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考研分數線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導師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專業排名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參考書目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考研經驗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考研問題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考研真題

因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專業研究生數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輔導的數量不確定,請加我們顧問的微信進行咨詢和確認,搶先預訂研究生,以免錯失研究生一對一輔導培訓機會。

相關推薦